下图表示人体基因Y的表达,①~④表示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①是转录,过程②是翻译
B. 过程④在核糖体中进行
C. 过程③中有2种RNA参与
D. ②过程是RNA的加工,发生在细胞核内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青霉菌菌株a使用诱变剂后得到菌株b、c、d.下列曲线表示4种菌株的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由a变为b、c、d体现了变异的多方向性
②诱变剂决定了青霉菌的变异方向,加快了变异频率
③青霉菌在诱变剂作用下发生的变异可能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④四种菌株中d是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菌株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2月选考科目教学质量评估测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为研究动物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人员利用脊蛙(剪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1:将浸有0.5%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脊蛙腹部的皮肤上,蛙出现搔扒反射;
实验2:去除脊蛙腹部皮肤,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
实验3:另取一脊蛙,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
下列有关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剪除脑的目的是为了排除脑对脊髓的影响
B. 在实验1的搔扒反射中神经细胞产生了动作电位
C. 实验2不出现搔扒反射的原因是效应器被破坏
D. 实验3证明了搔扒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2月选考科目教学质量评估测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生态系统中最脆弱的是
A. 森林 B. 草原 C. 荒漠 D. 苔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三次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甲是某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图乙是能量在第二营养级中的部分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图乙
(1)图中仅处于第五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鹰所在的食物链有____条。
(2)图中的“→”除表示捕食关系外,还可代表能量流动和____的通道。
(3)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需要通过____调节。
(4)图乙中的a和b分别是指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三次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低倍镜下观察不到质壁分离现象
B. 高倍镜下可观察到紧贴着细胞壁的质膜
C. 质壁分离复原后的细胞与初始状态一定相同
D. 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也能完成该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三次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以下是验证酶的特性的相关实验操作。下列对于该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该实验有两个自变量 B. 证明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
C. 产生的气泡是氧气和氢气 D. 卫生香用于检测H2O2是否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福建省漳州市八校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图1表示某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单位:mL•h-l)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c点相比,b点时叶肉细胞内C5的含量较 ______ (多/少)。
(2)c点之后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______ ,在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下植物叶肉细胞(不考虑其他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每小时固定的二氧化碳为 ______ mL,叶绿体释放的氧气的去向是 ______ 。
(3)人们从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叶片上剪出大小、部位相同的若干圆叶片,抽取圆叶片细胞内的气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置于一定范围的、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使其沉于底部,在适宜温度下给予相同的、一定强度光照,测量圆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其记录结果绘成曲线如图2.据图分析,导致d点圆叶片上浮至液面所用时间大于e点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下学期模拟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信息传递是信息分子传递并作用于胞间或胞内的行为机制。有关信息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信息分子的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
B. 信息传递均需细胞膜上载体的协助才能完成
C. 激素分子不参与细胞的供能,只传递调节代谢的信息
D. 核质之间遗传信息的传递需要DNA、RNA等大分子穿核孔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