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细胞衰老是细胞生理生化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 | |
B. | 个体的衰老导致细胞衰老 | |
C. | 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 |
D. | 衰老细胞内水分减少,体积变小,代谢速度减慢 |
分析 1、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2、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就是个体衰老;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不是一回事,个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结果.
解答 解:A、细胞衰老是细胞生理生化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A正确;
B、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不是一回事,B错误;
C、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C正确;
D、衰老细胞内水分减少,体积变小,代谢速度减慢,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比较基础,考查细胞衰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掌握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之间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衰老的人体所有细胞均处于衰老状态_ | |
B. | 细胞坏死后细胞内容物并没有逸散出去,不会导致炎症发 | |
C. | 正常的细胞凋亡也可能引起人体功能的异常,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 |
D. | 细胞癌变是在致癌因子作用下,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并逐渐积累的结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贵州兴义第八中学高三第七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根据2001-2011年对祁连山北坡毒杂草型退化草地群落演替过程的观察研究,在地貌相对一致、地形平缓的冬春草场,结合草地放牧管理和草地群落学调查,选取了四户牧民的西北针茅草地作为实验样地,分别为未退化草地(I)、轻度退化草地(II)、中度退化草地(III)和重度退化草地(IV),绘制各样地概况和群落特征如下表。供试草地每年6-11月休牧,其余时间正常放牧。请回答下列问题:
同一列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 p<0.01。
(1)植物种群的特征包括 特征和 特征,群落中西北针茅和狼毒的关系为 。
(2)狼毒种群密度随草地退化而 ,种群高度也表现出 的趋势;西北针茅种群密度和高度表现出 (一致/不一致)的变化趋势。
(3)表格中统计该群落丰富度的方法是 ,西北针茅草地发生演替的类型为 ;在草原保护中进一步将休牧变为圈养,此措施对水土的保持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四川双流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某些植物激素对黄化豌豆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图中A、B表示不同的植物激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激素A、B分别表示乙烯和赤霉素
B.据图可以推断出a浓度高于b浓度
C.在图示的过程中激素A和B属于拮抗关系
D.由图可知幼苗的正常生长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九江市高一上段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图为某细胞亚显微结构图,根据图回答:(“[]”内填序号,“横线”上按要求填文字、数字或字母)
(1)该图表示 (动物、植物)细胞的模式图,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此细胞具有[ ] 、[ ] 和[ ] 等结构.
(2)此细胞与大肠杆菌最主要的区别是
(3)假若是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则图中不该出现的是[ ] 和[ ]
(4)若该细胞是西瓜的红色果肉细胞,则色素主要存在于[ ] ;如果该细胞是低等植物细胞,则图中还应该有的细胞器是 .
(5)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并转运出去的场所是[ ] ;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是[ ] .
(6)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 ] ,用它的专一活细胞染液 可以将其染成 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九江市高一上段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染色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B.严格地说,只有在细胞分裂期才能形成染色体
C.蓝藻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时也能形成染色体
D.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一个池塘中的全部蝌蚪属于一个种群 | |
B. | 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单位 | |
C. | 种群的个体不断死亡而基因库代代相传 | |
D. |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长期的地理隔离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 | |
B. | 隔离导致物种不能交配繁殖,引起物种灭绝 | |
C. | 生殖隔离一旦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 |
D. |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自然界本来存在的、具有大规模杀伤性的武器 | |
B. | 是致病微生物、毒素和其他生物性物质的总称 | |
C. | 可以直接或通过食物、生活必需品等散布 | |
D. | -旦使用,将对军队和平民造成大规模杀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