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在过敏原的刺激下,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 | |
B. | 过敏反应是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或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 | |
C. | 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能引发过敏反应 | |
D. | 过敏出现的红肿现象,是组织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管壁通透性增强所致 |
分析 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
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解答 解:A、在过敏原的刺激下,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表面与过敏原结合,就会引起过敏反应,A正确;
B、自身免疫疾病是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或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B错误;
C、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能引发过敏反应,C正确;
D、过敏出现的红肿现象,是组织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管壁通透性增强所致,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了解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的类型,能准确判断各叙说所属疾病的类型.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新安三高高三上12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015秋•洛阳月考)某研究小组想测量萌发的小麦种子、蚯蚓呼吸速率的差异,设计了以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分别以20粒萌发的种子和4条蚯蚓为材料,每隔5min记录一次有色液滴在刻度玻璃管上的读数,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mm)
生物 | 时间(min) | |||||
0 | 5 | 10 | 15 | 20 | 25 | |
萌发的种子 | 0 | 8 | 16 | 23 | 9 | 34 |
蚯蚓 | 0 | 4.5 | 9 | 11.5 | 13.5 | 15.5 |
(1)装置图中的Y溶液是_ ,其作用是_ .设置乙装置的目的是_
(2)实验开始后保持注射器的活塞不移动,有色液滴将向 _ 移动(填“左”或“右”),以蚯蚓为材料时有色液滴移动的最大速率是_ .
(3)另一组该实验装置每隔5min测量时,将注射器活塞往 _ 移动(填“上”或“下”),待有色液滴回到实验开始时的位置停止,根据活塞移动距离可测出气体的变化量,其中以小麦为材料的结果如表所示:分析数据可知该段时间小麦种子的有氧呼吸速率为_ ,在此过程中,有氧呼吸的强度越来_ .
时间(min) | 0 | 5 | 10 | 15 | 20 | 25 |
注射器量取的气体变化体积(mL) | 0 | 1.5 | 3.0 | 4.2 | 5.0 | 5.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上摸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保定月考)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演替过程的实质是种群数量不断变化的过程
B.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种群、生态系统三个层次
C.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D.生态系统只有保持能量的输入大于输出才能长期维持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C3突然增加,C6H12O6减少 | B. | C3与C6H12O6都减少 | ||
C. | C3与C6H12O6都增加 | D. | C3突然减少,C6H12O6增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上摸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保定月考)科学家往小球藻培养液中通人14CO后,分别给予小球藻不同时间的光照,结果如下表:
实验组别 | 光照时间(s) | 放射性物质分布 |
1 | 2 | 大量3﹣磷酸甘油酸(三碳化合物) |
2 | 20 | 12中磷酸化糖类 |
3 | 60 | 除上述12种磷酸化糖类外,还有氨基酸、有机酸等 |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本实验研究的是卡尔文循环
B.每组光照后需立即将小球藻处理使酶失活才能测定放射性物质分布
C.小球藻无叶绿体,CO2的消耗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发生的
D.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产物除糖类外还有其它有机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处理时间 蔗糖溶液浓度 | 15秒 | 25秒 | 35秒 | 45秒 | 55秒 |
浓度A | 5 | 9 | 13 | 14 | 14 |
浓度B | 17 | 19 | 21 | 22 | 22 |
浓度C | 26 | 28 | 29 | 31 | 31 |
浓度D | 34 | 35 | 37 | 37 | 37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载玻片上没有滴清水 | B. | 解离时间过短 | ||
C. | 取材时间和部位不正确 | D. | 没有将根尖压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