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6.如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据图回答(在[]中填序号,在横线上填名称):

(1)在A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⑤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传出神经.
(2)B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在a、b、c中兴奋部位是b.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
(3)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的原因是在A图的[][6]突触结构中,信号的传递是单一方向的,在此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导时,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分析 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1)分析A图,1是感受器,3是传入神经,4是神经中枢,5是传出神经,2是效应器,6表示的是突触.
(2)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在a、b、c三个部位中处于静息状态的是a、c.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b为兴奋部位.
(3)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在突触结构中,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在此处发生信号的转变,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
(4)在突触结构中,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故答案为:
(1)感受器   传出神经
(2)b    局部电流                
(3)[6]突触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神经递质    突触间隙   特异性受体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反射弧的组成以及兴奋的传导,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IP10是人体某些细胞中表达的细胞因子,为探究IP10对肿瘤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科学家进行了有关研究.请分析回答:
(1)在机体抗肿瘤的过程中,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均发挥一定作用,细胞免疫过程中主要的效应细胞是效应T细胞.
(2)获取IP10基因,构建重组质粒并导入乳腺肿瘤细胞,筛选成功表达IP10的细胞命名为IP10细胞,将IP10细胞、乳腺肿瘤细胞和导入空质粒的乳腺肿瘤细胞分别在体外培养,定期取样、计数并绘制生长曲线,结果如图1,再将三种细胞分别接种于健康小鼠乳腺部位皮下,观察小鼠肿瘤生长状况,结果如图2.
①绘制生长曲线时,对肿瘤细胞进行计数需要使用a、c.
a.血细胞计数板  b.固体平板培养基      c.显微镜     d.涂布器
②测定导入空质粒的乳腺肿瘤细胞的生长曲线的目的是:排除导入的空质粒对乳腺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③据图分析,导入IP10基因对体外培养的乳腺肿瘤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对体内肿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为进一步探究IP10对肿瘤免疫的作用机理,从前面接种了三种不同细胞的小鼠体内分离得到脾脏淋巴细胞和肿瘤内淋巴细胞,分别加下灭活的乳腺肿瘤细胞作为抗原,适宜条件下培养到54h时,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继续培养18h后,收获细胞并检测其放射性,结果如图3所示.
①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目的是:标记增殖的细胞.
②对照组细胞的处理是:除不加入灭活的乳腺肿瘤细胞外,其他处理与实验组相同.
③实验结果说明:IP10能促进脾脏淋巴细胞和肿瘤内淋巴细胞的增殖,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人群中患者的概率为19%.一对夫妻,丈夫是患者,妻子表型正常,他们的女儿表型正常的概率为(  )
A.$\frac{9}{19}$B.$\frac{10}{19}$C.$\frac{9}{38}$D.$\frac{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回答下列有关动物体内稳态调节的问题
图1是人体稳态的部分神经-体液调节示意图,图2为哺乳动物肝细胞内糖代谢的部分过程.

(1)如果某人长期吃不到碘盐,身体处于缺碘状态,那么激素②③的分泌量将增加;人在口渴时,激素①的释放量将增加,其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2)当某人突然处于非常寒冷环境中,图1的②、⑥调节途径中,调节速率更快的是⑥,理由是因为⑥主要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比体液调节快;在此过程中,与甲状腺素具有协同效应的激素是肾上腺素.
(3)有氧条件下,葡萄糖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的过程,进行部位是ab(填图2字母编号).
(4)下列关于下丘脑的叙述,正确的是①②③⑤.(多选)
①是血糖调节中枢                 ②能产生调节水平衡的激素 
③具有神经传导和激素分泌的双重功能 ④可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 
⑤具有感受渗透压变化的感受器      ⑥能产生渴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②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硝化细菌再利用  
③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④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是分解者.
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为研究不同光照强度下水稻的光合作用,某实验室将水稻幼苗固定于无底反应瓶中的支持架上进行实验,支持架可上下浮动,实验装置如图一所示.
实验原理:该装置中水稻光进行生命活动中吸收或产生的气体,改变了瓶中空气体积,可使浮力发生变化,使天平指针发生偏转.
实验步骤:①调节天平平衡;②用100W的灯泡作为光源.先将灯泡置于距装置20cm处,15min后观察并记录指针偏转方向和格数;③加大灯泡与装置间距离,过15min再观察记录;④连续重复步骤③.
实验结果绘制如图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是通过改变(加大)灯泡与装置间的距离进行调控.
(2)请据实验结果分析回答:
①B点与A点比较,光合强度较大的是A点,指针偏转的方向右.
②C点时甲瓶中水稻苗光合作用=(填“>”“<”或“=”)细胞呼吸.
③C点与D相比积累有机物较多的点是C点,与C点相比较,D点指针向左偏转.
(3)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需要外界的能量供应,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物质和能量转变的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从能量输入水稻叶肉细胞到能被生命活动所直接利用,其能量转移的具体途径是光能→ATP中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ATP中的化学能(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所示的细胞中不具有的结构是(  )
A.细胞膜B.核糖体C.细胞质D.拟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为细菌和蓝藻的结构图,据图回答:

(1)图A为蓝藻,图B为细菌,它们共有的细胞器为核糖体.
(2)图A、图B与酵母菌细胞相比最主要的特点是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3)病毒与图A细胞都具有的物质为蛋白质、核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请结合所学知识及图中的有关信息,回答动物神经调节相关的问题:

(1)如甲图,当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2)甲图中,若在图中所示箭头处给予一个适当的刺激,电表的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3)德国科学家Mellor的学生用蛙的坐骨神经一腓肠肌标本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乙图),从神经元的结构来看,坐骨神经中的神经纤维属于神经元的轴突部分.图中刺激l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3×10-3s,刺激2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2×10-3s,刺激点离肌肉中心距离分别为13cm和l0cm.则坐骨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是3000cm/s.
(4)刺激强度与兴奋有何关系,现有两种假设:
假设1:刺激与兴奋是同时效应,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强兴奋也随之增强,超出该范围,兴奋强度不再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假设2:只有当刺激强度达到一定值时,神经元才开始兴奋,并且兴奋度不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变化.
①请在坐标图丁中画出上述假设1、假设2相对应的实验结果.
②科学家进行了实验:将刺激强度逐渐增加(S1~S8),测得一个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规律(如丙图),分析实验结果你认为上述两种假设中符合事实的是假设2.
(5)为了研究兴奋在神经元轴突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取新鲜的神经一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装置戊图(C点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正中心).在戊图中A、B、C、D四点分别给以适宜的刺激,无法得出正确结论的刺激点是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