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 |
B. | 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 | |
C. | 溶于脂质的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 | |
D. | 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呈双层排列在膜中间 |
分析 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为流动镶嵌模型大多数人所接受.
解答 解:A、变形虫的运动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生物膜的“蛋白质--脂质--蛋白质”静态结构模型不能解释,A正确;
B、生物膜的“蛋白质--脂质--蛋白质”静态结构模型能解释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细胞,B错误;
C、生物膜的“蛋白质--脂质--蛋白质”静态结构模型能解释溶于脂质的物质能够优先通过膜,C错误;
D、生物膜的“蛋白质--脂质--蛋白质”静态结构模型能解释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呈双层排列,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组别 | 材料 | 实验条件 | 观察内容 |
A | 浸泡过的花生种子 | 清水、苏丹Ⅲ染液、50%酒精 | 细胞中着色的小颗粒 |
B |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 X染液 | 线粒体 |
C | 菠菜叶 | 清水 | 叶绿体 |
D |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 0.3g/mL蔗糖溶液 | 质壁分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生物群落中能量的循环 | |
B. | 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可发生各种信息交流,比如行为信息 | |
C. | 在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数量增加可导致第一营养级数量也增加 | |
D. | 恢复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其营养结构一定很复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④ | B. | ②④ | C. | ②③ | D. | ①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