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6.罗伯特森通过电镜观察到了生物膜呈暗-亮-暗三层,并据此提出了生物膜的模型,他的模型不能解释下列哪种现象(  )
A.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B.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
C.溶于脂质的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
D.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呈双层排列在膜中间

分析 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为流动镶嵌模型大多数人所接受.

解答 解:A、变形虫的运动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生物膜的“蛋白质--脂质--蛋白质”静态结构模型不能解释,A正确;
B、生物膜的“蛋白质--脂质--蛋白质”静态结构模型能解释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细胞,B错误;
C、生物膜的“蛋白质--脂质--蛋白质”静态结构模型能解释溶于脂质的物质能够优先通过膜,C错误;
D、生物膜的“蛋白质--脂质--蛋白质”静态结构模型能解释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呈双层排列,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请对实验中的错误加以订正:
①材料:选取红萝卜、新鲜牛奶和浸泡过的花生分别做还原糖、蛋白质、脂肪的鉴定实验.
②步骤:鉴定还原糖时,加入刚配制的斐林试剂,立即观察颜色变化.鉴定蛋白质时,取牛奶样液加入双缩脲试剂A后立即加入双缩脲试剂B,观察是否出现紫色.在鉴定脂肪时,常用清水洗去浮色,然后用高倍镜直接观察临时装片,发现视野太暗,需使用更大光圈或用凹面反光镜.
订正:
(1)鉴定还原糖的实验材料应该用颜色接近无色的梨等而不是颜色较深的红萝卜
(2)鉴定还原糖加入斐林试剂后还需要水浴加热才能观察到实验现象
(3)牛奶样液加入双缩脲试剂A后须先摇匀,然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
(4)鉴定脂肪时用于洗去浮色的是50%酒精而不是清水
(5)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需先用低倍镜观察,再转为高倍镜观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与高等植物细胞壁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  )
A.内质网B.中心体C.高尔基体D.液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某同学按下表所示制成临时装片进行有关实验.
组别材料实验条件观察内容
A浸泡过的花生种子清水、苏丹Ⅲ染液、50%酒精细胞中着色的小颗粒
B人的口腔上皮细胞X染液线粒体
C菠菜叶清水叶绿体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0.3g/mL蔗糖溶液质壁分离
(1)上述实验中需要的材料用具除显微镜外,还需刀片、镊子、滴管、吸水纸、盖玻片和载玻片.
(2)A组实验的目的是检测花生种子含有脂肪,50%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细胞中小颗粒呈橘黄色色.
(3)B组实验的X染液是健那绿,显微镜下看到的线粒体呈蓝绿色.
(4)在C组实验中,要选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原因是1.表皮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只有叶肉细胞中有叶绿体.2.下表皮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数目少,个体大,便于观察..
(5)D组实验中,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原因是紫色洋葱细胞的液泡呈紫色,容易观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图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与物质流动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为有毒物质,浓度为百万分之一,即10-6;能量单位kJ/(cm2•年)〕

(1)从完成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简要说明生产者的重要作用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基础.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466 kJ/(cm2•年).
(3)根据图中数值计算能量从A到B、由B到C传递效率依次分别是13.5%和20.6%.其余的能量最终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由于生物不能在代谢中再利用热能,因此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单向、不循环的特点.
(4)图中无机物箭头是指H2O(或水、无机盐)和CO2等物质的流动过程.图中D是分解者,通过它们的有氧呼吸和发酵(或无氧呼吸)两种分解方式,将生物组织内的碳释放回空气中,由此可见D在物质流动中的重要作用是促进物质循环.
(5)在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始终与能量流动结合在一起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有关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在线粒体中合成B.葡萄糖遇碘变为蓝色
C.葡萄糖仅存在于植物体内D.纤维素水解可产生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生物群落中能量的循环
B.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可发生各种信息交流,比如行为信息
C.在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数量增加可导致第一营养级数量也增加
D.恢复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其营养结构一定很复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可引起水泡性口唇炎.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出抗HSV-1的单克隆抗体可快速检测HSV-1.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制备抗HSV-1的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先给小鼠注射一种纯化的HSV-1蛋白,一段时间后,若小鼠血清中抗HSV-1蛋白的抗体检测呈阳性,说明小鼠体内产生了体液免疫反应,再从小鼠的脾脏中获取B淋巴细胞.将该B淋巴细胞与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再经过筛选、检测,最终可获得所需的杂交瘤细胞.
(2)若要大量制备抗该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可将该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的腹腔中使其增殖,再从腹水中提取、纯化获得.
(3)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单克隆抗体可准确地识别这种HSV-1蛋白,其原因是该抗体具有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等特性.
(4)该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运用了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手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某三十九肽中共有甘氨酸4个,现用某种水解酶去除其中的甘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如图).4条多肽与原三十九肽相比,错误的是(  )
①肽键数目减少7个 
②碳原子减少4个
③氨基数增加4个   
④羧基数增加3个.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