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 | 2010年 | |||
人数(万人) | 比例(%) | 人数(万人) | 比例(%) | |
65岁及以上 | 16.14 | 6.34 | 21.49 | 8.55 |
15~64岁 | 176.28 | 69.26 | 176.10 | 70.08 |
0~14岁 | 62.09 | 24.40 | 53.68 | 21.37 |
全地区人口(万人) | 254.51 | 251.27 |
分析 根据表格分析,在2000年,在全地区人口中0~14岁占到的比例为24.40%,而65岁及以上占到的比例为6.34%,说明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
解答 解:(1)表中各年龄段的比例反映了该地区人口种群的年龄组成(或“年龄结构”).
(2)2000~2010年间该地区人口平均出生率为11.8‰,死亡率为6.07‰,但该地区人口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迁出率大于迁入率(或“迁入率小于迁出率”).
(3)与2000年相比,2010年该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增加,表明该地区营养和医疗水平有所提高.
(4)新生儿性别比例接近1:1,性别决定的遗传图解是:
其中含X的精子:含Y的精子=1:1,且在受精时与含X的卵细胞随机结合,所以男:女比例接近于1:1.
故答案为:
(1)年龄组成(或“年龄结构”)
(2)迁出率大于迁入率(或“迁入率小于迁出率”)
(3)65岁及以上
(4)
点评 本题考查表格为载体,考查年龄结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决定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表格和推理能力,属于中档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线粒体是细胞内唯一的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 |
B. | 在衰老的细胞内线粒体的数量减少 | |
C. | 生命活动所ATP均由线粒体提供 | |
D. | 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均来自线粒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浙江杭州五校联盟高三毕业班摸底测试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骨质硬化症和卷发综合征(先天性铜代谢异常)是两种单基因遗传病,一种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种伴X染色体遗传。先对两个家族进行病史分析得到图示结果(一个家族不含有另一家族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已知II-6不含有两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II-1所在地区骨质硬化症患病率为1/360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骨质硬化症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卷发综合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III-1患骨质硬化症的概率为118/3600
C.III-2为卷发综合征男性患者的概率为1/8
D.若II-4和II-5已经育有一个卷发综合征男性患者,则再次生出一名女性,患卷发综合征的概率为0.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增加可能会出现组织水肿 | |
B. | 组织液中部分物质会通过淋巴循环回到血浆 | |
C. | 机体严重失水,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会增加 | |
D. | 内环境中葡萄糖氧化分解为生物体提供能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逐渐复杂 | |
B. | 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逐渐增强 | |
C. | 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坏境资源的能力 | |
D. | 该过程是生物群落和坏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都有可能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 | |
B. | 染色体结构变异能改变细胞中的基因数量,数目变异不改变基因数量 | |
C. | 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数目变异不改变生物性状 | |
D. | 染色体结构变异通常用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数目变异观察不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为某植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示意图,正确的描述是( )
A.①纺锤丝牵引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B.②纺锤丝牵引着同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C.③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D.④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途径①可参与血糖调节,神经元②的轴突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胰岛B细胞 | |
B. | 途径②可参与体温调节,激索B是促甲状腺激素,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 | |
C. | 途径③属于水盐平衡调节,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激素D是抗利尿激素 | |
D. | 下丘脑中有血糖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和渴觉中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