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得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推论 | |
B. | 孟德尔用豌豆做实验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但没有提出基因的概念 | |
C. |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 |
D. | 温特通过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 |
分析 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
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答 解:A、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得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推论,A正确;
B、孟德尔采用假说演绎法,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但没有提出基因的概念,B正确;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
D、温特通过对照实验证明了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但是在实验过程中并没有用同位素进行标记,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了解不同时期不同科学家进行的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得出的实验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胞吞过程与膜受体无关 | |
B. | 膜受体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 |
C. | 膜受体的结构和功能与温度、pH值有关 | |
D. | 同一个体不同细胞的膜受体不完全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基础,通过遗传使基因在子代中得以延续和传递 | |
B. | 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推知,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 | |
C. | 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 | |
D. | 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的下降而增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60CO射线使易感病小麦的种子发生定向变异 | |
B. | 通常取风干的小麦种子或成熟的植株作为处理材料 | |
C. | 这些抗病植株产生的种子可直接用于农业生产 | |
D. | 60CO射线照射后提高了抗病植株出现的频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催熟凤梨(菠萝),可以做到有计划地上市 | |
B. | 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以显著增加纤维长度 | |
C. | 用一定浓度的2,4-D喷洒未受粉的雌蕊,可以获得无子番茄 | |
D. | 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以获得多倍体植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间期碱基U和T都参与染色体复制 | |
B. | 前期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 |
C. | 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 | |
D. | 末期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父亲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突变 | B. | 母亲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突变 | ||
C. | 母亲染色体发生缺失 | D. | 母亲染色体发生易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