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为了研究酵母菌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研究人员在其培养基中添加 3H 标记的亮氨酸后,观察相应变化。可能出现的结果有

A.细胞核内不出现 3H 标记

B.内质网是首先观察到 3H 标记的细胞器

C.培养一段时间后,细胞膜上不能观察到 3H 标记

D.若能在高尔基体上观察到 3H 标记,表示可能有分泌蛋白合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下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

A.①④ B.②④ C.①⑤ D.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脂肪的鉴定实验中可能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C.鉴定还原糖时,要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用现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上期中生物B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甲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为图甲细胞膜的磷脂分子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乙分子可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成分

B.图甲中的①②③共同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

C.图甲中②与细胞的选择吸收有关,①②可作为气味分子的受体并完成信息的传递

D.将图乙平展在水面上,a 部分与水面接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上期中生物B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A.核糖体 B.细胞质 C.细胞膜 D.核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上期中生物A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把体积与质量百分比浓度相同的葡萄糖和蔗糖溶液(两者均为 0.3g/mL)用半透膜(允许溶剂和葡萄糖通过,不允许蔗糖通过)隔开(如图),一段时间后液面的情况是

A.甲高于乙

B.乙高于甲

C.先甲高于乙,后乙高于甲

D.先甲低于乙,后乙低于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省芜湖市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⑦⑧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 )

A.②⑤⑦ B.①②③⑤⑧ C.①③④⑥⑦ D.②⑤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是有关棉花成熟绿叶组织的相关图解,其中图1是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图2表示某光照强度和适宜温度下,光合作用增长率随CO2浓度变化的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甲、乙分别代表的物质是 ,要想使叶绿体内C3的含量快速下降,可以改变的环境条件是

(2)图2中限制D点光合作用增长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D点和C点相比,叶绿体中[H]的含量 (填“较低”“相等”或“较高”)。

(3)从生长状况相同的棉花叶片上剪出大小、部位相同的若干圆叶片,抽取叶片细胞内的气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保存在 条件下,然后,待其他事项备好后,置于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给予相同的一定强度光照,测量圆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其记录结果绘成曲线如图3。请据此回答。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

②分析图3,c点以后曲线上升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吉林省长春市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I.马拉松长跑是一项超强体育运动,需要运动员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运动员出发后心跳加快,是 调节的结果;运动停止后心跳并不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原因之一是激素调节具有 的特点。

(2)出发后体温逐渐升高,一段时间后在较高水平维持相对稳定,这是 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途中运动员会大量出汗,造成血浆的 升高,故应及时补充水分。

(3)长时间跑步会感到疲劳,但运动员仍能坚持跑完全程,控制该行为的中枢部位是

II.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

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图中o→a,物种①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物种①的 ;b→c,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②能耐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