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发生在人体内环境的生理过程是
A. 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分解 B. 胰岛素与特异性受体的结合
C. 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 D. mRNA经酶催化分解成核苷酸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超细大气颗粒物(PM)引发的呼吸道疾病与细胞自噬有关,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各种囊泡的膜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
B.图中各种囊泡的融合都依赖于膜的流动性
C.细胞对PM的自噬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过程
D.PM可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呼吸道上皮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利用小麦(6N=42)、大麦(2N=14)为材料,在25℃恒温条件下培养并观察其根尖细胞分裂周期及各分裂时期的细胞频率,结果如表.请据表分析并回答:
植物的种类 | 前期(%) | 中期(%) | 后期(%) | 末期(%) | 分裂期(h) | 细胞周期(h) |
小麦 | 67.30 | 10.20 | 9.10 | 13.40 | 1.2 | 14.0 |
大麦 | 65.10 | 12.10 | 9.30 | 13.50 | 1.0 | 10.4 |
(1)制作根尖临时装片的过程为取材→(用箭头和文字表示).该过程需对根尖细胞的染色体进行染色,下列染色的试剂中不可选择的是 . A.苯酚品红染液 B.苏丹Ⅲ
C.龙胆紫溶液 D.醋酸洋红溶液
(2)每种植物取4个根尖,每个根尖装片选取处于较多的3个视野,统计其细胞数,进而计算出各个分裂时期占分裂期的细胞频率.实验时需选取多个根尖及视野以进行 , 从而减少实验误差.
(3)利用高倍镜观察大麦根尖细胞染色体形态特征和数目时,应选择具有等特征的细胞进行观察.经鉴别发现大麦细胞中有7种形态大小不同的染色体,则大麦根尖细胞中可观察到某种特定形态大小的染色体最多有条.观察比较发现两种植物根尖临时装片视野中处于前期的细胞数相对较多的是 .
(4)请在相应坐标图(如图)中,画出小麦分裂期细胞内一条染色体的DNA数目变化曲线.
(5)实验人员认为“相对于小麦而言,大麦的根尖细胞更适宜作为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其最可能的理由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1﹕1比例的是( )
①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 ②F2表现型的比例 ③F1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
④F1表现型的比例 ⑤F2基因型的比例
A. ②④ B. ①③ C. ④⑤ D. ②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玉米非糯性基因(2)对\性基因(a)为显性,植株紫色基因(B)对植株绿色基因(b)为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第9号和第6号染色体上.现有非糯性紫株、非糯性绿株和糯性紫株三个纯种品系供实验选择.
(1)若要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选择的杂交组合是 .
(2)当用X射线照射纯合4糯性紫株玉米花粉后,将其授于纯合糯性绿株的个体上,发现在F1734株中有2株为绿色.关于这2株绿色植株产生的原因,有两种推测: 推测一:少数花粉中紫色基因(B)突变为绿色基因(b),导致F1少数绿苗产生.
推测二:6号染色体载有紫色基因(B)区段缺失导致的.已知第6号染色体区段缺失的雌、雄配子可育,而缺失纯合体(两条同源染色体均缺失相同片段)致死.
某同学设计了以下杂交实验,以探究X射线照射花粉后产生的变异类型.
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上述.绿色植株与纯种品系杂交,得到F2;
第二步:让F2植株自交,得到F3;
第三步:观察并记录F3 .
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F3植株的 , 说明推测一成立;
②若F3植株的 , 说明推测二成立.
(3)研究査明上述(2)中F1的2株非糯性绿色植株为6号染色体缺失所致,若令其自交,后代非糯性绿色植株中第6号染色体缺失的个体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下列有关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最大承载能力
B.据图可知:人类既能改造环境,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
C.现在的人口问题造成环境恶化,环境容纳量有下降的趋势
D.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序,三种模式的依次为Ⅰ、Ⅱ、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一批基因型为AA与Aa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1∶3。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数量之比为( )
A. 3∶2∶1 B. 7∶6∶3
C. 5∶2∶1 D. 1∶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