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3.犬细小病毒(CPV)主要感染幼犬,传染性极强,死亡率极高.犬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CPV McAb)可抑制病毒对宿主细胞的侵染及病毒的复制,进而杀灭犬体内病毒.请回答:
(1)在单克隆抗体CPV McAb的制备过程中,所用到的细胞工程技术除了动物细胞融合之外还有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2)给成年鼠注射CPV,一段时间后,若鼠血清中抗犬细小病毒(CPV)的抗体检测呈阳性,说明体内产生了免疫反应.
(3)细胞融合实验完成后,融合体系中除含有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外,可能还有其他类型的细胞,体系中出现多种类型细胞的原因是细胞融合是随机的,且融合率达不到100%.
因此,要获得能分泌CPV McAb的杂交瘤细胞,至少要进行两次筛选,一次是通过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另一次是通过抗原-抗体杂交筛选出能分泌CPV McAb的杂交瘤细胞.
(4)未融合的B淋巴细胞经多次传代培养后都不能存活,原因是不能无限增殖.
(5)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单克隆抗体可快速准确地识别CPV,其原因是该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

分析 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使用的细胞工程技术有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抗原侵入机体后,发生体液免疫,体内产生抗犬细小病毒的抗体;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在选择培养基中有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的目的是选择出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的目的是选择出能分泌犬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法;单克隆抗体的特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

解答 解:(1)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使用的细胞工程技术有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
(2)抗原侵入机体后,发生体液免疫,体内产生抗犬细小病毒的抗体.
(3)细胞融合实验完成后,融合体系中除含有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外,还会有骨髓瘤自身融合细胞、B淋巴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原因是细胞融合是随机的,且融合率达不到100%,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在选择培养基中有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的目的是选择出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的目的是选择出能分泌犬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法.
(4)未融合的B淋巴细胞不能无限制增殖,故未融合的B淋巴细胞经多次传代培养后都不能存活.
(5)单克隆抗体的特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
故答案为:
(1)动物细胞培养
(2)犬细小病毒(CPV)
(3)细胞融合是随机的,且融合率达不到100%         抗原-抗体杂交
(4)不能无限增殖
(5)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在下面的家族系谱图中,1号的祖父不携带致病基因.若个体1号与2号婚配,其子女中携带者的概率是(  )
A.$\frac{1}{4}$B.$\frac{1}{8}$C.$\frac{1}{9}$D.$\frac{1}{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香蕉是一种热带水果,成熟的果实不易保鲜、不耐贮藏.因此香蕉一般在未成熟时采摘,此时果皮青绿、果肉硬实、甜度小.随放置时间的延长,淀粉逐渐转变成还原糖,果肉逐渐变软、甜度增加,果实逐渐成熟.

(1)检测香蕉中的还原性糖可用斐林试剂,观察此实验结果中的砖红色的深浅可以推测香蕉的成熟程度.
(2)下图是采摘后的香蕉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呼吸速率和乙烯(C2H4)含量的变化.
①乙烯是一种植物激素,是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②采摘后的香蕉,其细胞呼吸速率在第8-9天达到最大.
(3)根据上图推测,乙烯通过促进果实的细胞呼吸促进香蕉果实的成熟.
(4)有人要验证上述推测,利用一种乙烯抑制剂设计了下面的实验:
①将采摘后的香蕉均分为两组,实验组需要在采摘后的第7天之前用乙烯抑制剂进行熏蒸处理,对照组不作处理.
②检测两组香蕉的CO2释放量,如果实验组的CO2释放高峰推迟或不出现,则支持上述推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在探究活动中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下列有关材料选择及处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需用沸水浴加热后再将酶与反应物混合,否则用斐林试剂进行鉴定时现象不明显
B.利用干酵母探究细胞呼吸方式时,需先将酵母细胞活化,否则实验现象不明显
C.利用猪肝组织块探究酶的高效性时,必须进行研磨,否则不会产生气泡
D.在DNA的粗提取实验中,因为容易培养而选大肠杆菌较为适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细菌外毒素再次侵入人体后,体液免疫发挥作用的主要活动是(  )
A.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消灭外毒素
B.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产生干扰素,与外毒素特异性结合
C.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B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消灭外毒素
D.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特异抗体与外毒素结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某二倍体植物是杂合子,下图为其花药中未成熟花粉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培养产生完整植株的过程.据图回答:

(1)图中①表示的是该花粉培养过程中的脱分化过程,②表示的是再分化过程,图示过程所用的生物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
(2)图中从愈伤组织形成完整植株的途径有两条,具体通过哪一条途径主要取决于培养基成分中植物激素的种类及其浓度配比,最后获得的来源于未成熟花粉的完整植株都称为单倍体植株(甲).未成熟花粉经培养能形成完整植株,说明未成熟花粉具有细胞的全能性.
(3)对植株甲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才能使其结实产生后代(乙),否则植株甲只有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才能产生后代(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格里菲思指出的“转化因子”,后来被艾弗里证实了它的化学成分是(  )
A.DNAB.多糖C.脂质D.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某兴趣小组通过记录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及产生的感觉,研究了不同刺激与机体感觉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刺激类型刺激强度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时长相等)产生的感觉类型感觉强度
针刺激较小 刺痛较弱
较大 较强
热刺激较低 热感较弱
较高 较强
A.刺痛与热感等感觉在大脑皮层形成
B.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外电位的表现是外正内负
C.不同类型的刺激引起不同类型的感 觉,原因是感受器不同
D.不同强度的刺激通过改变传入神经上电信号的振幅,导致感觉强度的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1所示为农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方式:
(1)图示育种方式涉及到的生物工程技术有:植物体细胞杂交、基因工程.
(2)②③过程分别称为:脱分化、再分化.
(3)⑤过程中常用的载体是土壤农杆菌;①过程常用的试剂是聚乙二醇.杂种细胞融合成功的标志是再生出新的细胞壁.
(4)上述育种与传统杂交育种相比,突出优点是打破生殖隔离、实现遗传物质的定向改变、克服了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和周期短).
某实验室做的通过动物纤维母细胞等获得单克隆抗体的实验研究,据图2回答:
(5)X、Y、Z细胞的名称分别是骨髓瘤细胞、效应B细胞、杂交瘤细胞.
(6)生产单克隆抗体一般不直接培养浆细胞,主要原因是浆细胞高度分化,不能无限增殖.③过程用到的生物方法是灭火的病毒.
(7)④处需要筛选,从而得到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的细胞,培养该细胞的气体环境为95%空气和5%的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