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分析题图:图示为抗虫棉的培育过程,首先获取目的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其次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棉花细胞;最后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转基因细胞培育成转基因植株.
2、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解答 解::(1)进行基因工程操作一般要经过的四个步骤是: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或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2)基因工程中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包括: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利用DNA合成仪用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等.
(3)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Bt毒蛋白基因转入普通棉株细胞内并成功实现了表达的过程,在基因工程中称为转化.
(4)图中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了农杆菌转化法.
(5)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包括启动子、终止子、目的基因和表达基因等.
(6)目的基因是否插入到受体细胞染色体DNA上是目的基因能否在棉株体内稳定遗传的关键,可通过DNA分子杂交技术进行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从个体生物学水平看,还可以通过抗虫的接种实验来检测.
故答案为:
(1)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2)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利用DNA合成仪用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等
(3)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DNA分子上 转化
(4)农杆菌转化法
(5)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
(6)目的基因能否插入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分子上 DNA分子杂交技术 抗虫的接种实验
点评 本题结合转基因抗虫棉的培养过程图,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工具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步骤中应注意的细节,能结合图中信息答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可表示为K1 | |
B. | 曲线a段的种内斗争随时间的变化由弱到强 | |
C. | 与曲线d段相比,导致出现c段的因素最可能是食物和天敌 | |
D. | 在曲线d阶段,若扩大该动物的栖息地,其K值会逐步扩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省高二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B. 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巨噬细胞清除
C. 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D. 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省高二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白细胞介素-2和抗体都是由浆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
B.初次感染病毒后,只是通过细胞免疫使机体痊愈
C.多种淋巴细胞中,只有效应B淋巴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D.再次感染后病症较轻,原因是记忆B淋巴细胞合成分泌了大量的抗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吕梁学院附属高中高一下第三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科学史中研究方法和生物实验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研究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同位素标记法
②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假说一演绎法
③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模型建构法
④分离各种细胞器——差速离心法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