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是极其多样,其原因不包括(  )
A.不同种类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数目成百上千
C.肽键的组成元素多种多样
D.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分析 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从氨基酸水平分析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从多肽链水平分析是由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解答 解:A、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是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A错误;
B、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是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之一,B错误;
C、肽键的组成元素相同,故不是构成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C正确;
D、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是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之一,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对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综合理解、记忆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以下遗传信息传递代表DNA自我复制的是(  )
A.DNA→DNAB.DNA→RNAC.RNA→DNAD.RNA→R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为碳循环示意图,图中的甲、乙、丙分别代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类群.请据图回答.
(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丙]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2)碳元素在大气中与甲、乙、丙之间的流动是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中,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
(3)图中①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②和③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4)碳循环的同时一定伴随着能量流动.
(5)人类活动对碳循环干扰最大的是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途径,这一干扰,增加了CO2的含量,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子午岭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东部正宁宁县境内,动植物种类丰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子午岭内所有的生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或群落.科学家对保护区内的各种动植物进行调查,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2)在这个保护区内,黄腹角雉是中国特产珍禽,为了保护濒危物种,科学家对子午岭的黄腹角雉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常采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3)图是子午岭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①在碳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
②写出图中(用字母表示)生产者A,分解者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某学校课题组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激素类似物乙对月季生根影响,下表是研究结果.为了研究激素类似物甲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月季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对插条进行了相关实验处理(实验处理及结果分析见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
浓度(μmol/L)生根条数种类0151050100
激素类似物甲6810121210
激素类似物乙5.85.13.8320.8
(1)根据表格数据,在图2中绘制不同浓度激素类似物甲、乙对月季幼苗生根影响的柱形图.

(2)当激素类似物甲、乙的浓度均为100μmol/L时,对月季幼苗生根的影响分别是促进生根、抑制生根.
(3)若要探究3μ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和0.5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月季生根的复合影响情况,应该设置4种类型的培养基.
(4)在实验Ⅰ中,对A叶用一定浓度的激素类似物甲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生长受抑制.该实验的对照处理是用蒸馏水进行同样处理A叶.
(5)实验Ⅲ、Ⅳ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A叶数量越少,B叶生长越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绵阳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绵阳期末)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组成以及与细胞代谢、细胞通讯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一定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

B.细胞核与细胞质中信息交流都是通过主动运输来完成的

C.高尔基体在行使功能时通常伴随生物膜成分的更新

D.细胞内的所有生物膜都直接参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如图示甲离子运输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甘油与甲的运输方式相同
B.该运输过程相当于放能反应
C.提高胆固醇含量可能会影响甲的转运速率
D.该过程发生后,载体蛋白变性失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肺炎双球菌能引起人的肺炎和小鼠的败血症,已知有许多不同菌株,但只有光滑型(S)菌株能引起疾病,这些有毒菌株在每一细胞外面有多糖类的胶状荚膜,保护它们,使它们不被宿主正常的防御机构破坏.请就下面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A.R型(无荚膜无毒菌)$\stackrel{注射}{→}$小鼠→健康
B.S型(有荚膜有毒菌)$\stackrel{注射}{→}$小鼠→败血症(死亡)
C.高温杀死S型菌$\stackrel{注射}{→}$小鼠→健康
D.活R型菌+高温杀死S型菌$\stackrel{注射}{→}$小鼠→败血症(死亡)
(1)从D组实验中的小鼠体内可以分离出R型和S型型菌.
(2)从上述实验可以看出: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细菌由R型转化为S型的活性物质.
(3)1944年艾弗里等科学家从S型菌中提取DNA、蛋白质和多糖荚膜等成分,分别与R型菌一起培养,结果发现:
①S型细菌的DNA与R型活菌混合,将混合物注入小鼠体内,可使小鼠致死,这说明S型细菌的DNA可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②S型细菌的蛋白质或多糖荚膜与R型活菌混合并注入小鼠体内,小鼠将不死亡,从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出R型菌.
③如果将DNA酶注入活的S型细菌中,再将这样的S型菌与R型活菌混合,混合物不使小鼠致死,原因DNA酶使DNA分子破坏.
④艾弗里进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所谓的“转化”是指从甲细菌中提取转化因素处理乙细菌,使乙细菌获得甲细菌的某些遗传特性.这里的转化因素是S型细菌的DNA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分析下列图表,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的B是蛋白质,G属于糖类,该糖是脱氧核糖,F是含氮碱基.
(2)A与C可能的两种数目比例关系是:1:1 和1:2.
(2)从分子水平看,D与C的关系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4)C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图中的E(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