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图中进行①、②过程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核、核糖体 | |
B. |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致病的直接原因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改变 | |
C. | 人体衰老引起白发的主要原因是酪氨酸酶活性下降 | |
D. | 图中基因2的表达反映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从而控制性状 |
分析 1、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来控制性状;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从而影响生物性状.
2、析图:①是转录过程,②是翻译过程,③是异常血红蛋白导致镰刀形细胞贫血症,④是正常血红蛋白组成正常红细胞,⑤是酶的催化过程.
解答 解:A、图中①②过程发生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核、细胞质中的核糖体,A正确;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致病的直接原因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改变,B正确;
C、看图可知:人体衰老引起白发的主要原因是上图中的酪氨酸酶的活性下降,导致酪氨酸不能形成黑色素,C正确;
D、据图分析可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种类型:1、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来控制性状;2、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从而影响生物性状,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生物类群 | 浮游植物 | 浮游动物 | 摇蚊幼虫 | 太阳鱼 | 鲈鱼 |
同化的能量(102kJ/m2/年) | 8100 | 700 | 800 | 210 | 3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线粒体和核糖体 | B. | DNA和叶绿体 | ||
C. | RNA和叶绿体 | D. | 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 B. | 在个体发育的特定时期才能发生 | ||
C. | 改变条件可诱导基因发生定向改变 | D. | 基因突变对生物的生存是利多害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孟德尔提出遗传因子的概念但并未证明其化学本质 | |
B. | 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应用了“假说-演绎”法 | |
C. | 沃森和克里克首先利用显微镜观察到DNA双螺旋结构 | |
D. | 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亲代噬菌体需用含有32P的培养液直接培养 | |
B. | 需设计一组用35S标记的噬菌体进行实验,形成相互对照 | |
C. | 噬菌体和大肠杆菌均要通过细跑分裂过程来实现增殖 | |
D. | 搅拌利于DNA和蛋白质的分离,便于单独观察它们在侵染过程中的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由A、C、T、U四种碱基参与合成的核苷酸种类有7种 | |
B. | 1个转运RNA只有3个减基并且只携带1个特定的氨基酸,携带氨基酸的转运RNA共有64种 | |
C. | 一个标记有15N的双链DNA分子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复制两次后,所得的后代DNA分子中含14N和15N的脱氧核苷酸单链之比为3:1 | |
D. | 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物质④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 |
B. | 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 | |
C. | 抗原刺激后,细胞b和细胞c的细胞周期变长 | |
D. | 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高三下学期期初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发生甲→乙过程的细胞正处于G1期
B.大肠杆菌的细胞核中也会发生上图变化
C.丙→戊的过程中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戊阶段细胞的“赤道面”位置上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环沟。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