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据图分析:小麦种子萌发时,会进行呼吸作用,图示容器内装有氢氧化钠颗粒,可以吸收其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使得容器内的气压减小,液滴左移.
生物实验遵循的一般原则主要有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原则.据此分析作答.
解答 解:(1)根据题意,该实验的原理是小麦细胞呼吸消耗O2,释放CO2,CO2被NaOH吸收,红墨水向左移动.
(2)为排除实验误差,应该设置对照实验,对照组为同样的装置中装有等量、干燥、煮死的小麦粒.
(3)麦种子萌发时,会进行呼吸作用,图示容器内装有氢氧化钠颗粒,可以吸收其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若实验装置中,实验组的红墨水左移明显大于对照组,则说明古代小麦仍有生命力.
(4)第一步:实验设计首先都是分组编号,设置对照试验.所以将古代小麦种子晒干,分成若干等份,贮藏在普通的贮粮环境中,同时用等量晒干的普通小麦种子分成等量相同份数,并放在相同的贮粮环境中作对照.
第二步:根据题意,该实验的因变量为种子的发芽率,所以需要每年从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各取1份种子测定其发芽率并进行比较.
可能的结果及相应的结论主要有:
①若贮藏年限越长,古代小麦种子的发芽率越高于对照组,则说明古代小麦具有耐贮存基因.
②若各个贮藏年限的古代小麦发芽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或甚至小于普通小麦),则说明古代小麦不具有耐贮存基因(或古代小麦和现代普通小麦都具有耐贮存基因,或不能得出准确结论).
③若各个贮存年限的古代小麦发芽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则说明古代小麦不具有耐贮存基因.
故答案为:
(1)小麦细胞呼吸消耗O2,释放CO2,CO2被NaOH吸收,红墨水向左移动
(2)等量、干燥、煮死的小麦粒
(3)实验组的红墨水左移明显大于对照组
(4)等量晒干的普通小麦种子分成等量相同份数,并放在相同的贮粮环境中 发芽率
预测结果并得出结论:
①若贮藏年限越长,古代小麦种子的发芽率越高于对照组,则说明古代小麦具有耐贮存基因
②若各个贮藏年限的古代小麦发芽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或甚至小于普通小麦),则说明古代小麦不具有耐贮存基因(或古代小麦和现代普通小麦都具有耐贮存基因,或不能得出准确结论)
③若各个贮存年限的古代小麦发芽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则说明古代小麦不具有耐贮存基因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呼吸作用的测定原理及相关实验的设计,意在强化学生对呼吸作用的测定的原理及过程的理解与掌握及提高相关的实验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显性纯合子占$\frac{3}{8}$ | B. | 隐性纯合子占$\frac{1}{8}$ | C. | 黄色圆粒占$\frac{3}{8}$ | D. | 黄色皱粒占$\frac{1}{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种群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重金属含量(μg/kg鲜重) | 0.0028 | 0.027 | 0.022 | 0.35 | 0.37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皮肤的屏障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 |
B. | 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都能直接识别游离的抗原 | |
C. | 多次接种同种疫苗可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 |
D. | 被动免疫与主动免疫相比体内相应抗体的合成量会明显增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不一定引起基因突变 | |
B. | 基因型Aa的植物自交,后代中出现AA、Aa和aa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 |
C. | 三倍体西瓜不育,其变异也不能遗传给后代 | |
D. | 人胰岛素由两条肽链构成,这两条肽链是分别以胰岛素基因的两条链为模板转录翻译而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睾丸的曲细精管中形成的 | |
B. | 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 | |
C. | 有性生殖器官中的原始生殖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 | |
D. | 减数分裂过程包括第一次减数分裂和第二次减数分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省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合肥校级期末)下列关于病毒、细胞及生命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烟草花叶病毒依赖宿主细胞而增殖
B.H7N9(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是由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组成的
C.长江里的全部鲫鱼构成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种群;芜湖天门山上所有的生物构成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群落
D.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没有生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