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科研小组对某地区的田鼠进行了长期的追踪调查(没有迁入田迁出),将统计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实线)。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本地区田鼠种群和其他种群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B.图中C点时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种群数量增长快,种内斗争最激烈
C.若该地区田鼠的食物充足,则田鼠种群数量将呈图中虚线所示增长
D.该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以后将不再发生变化
【答案】A
【解析】
据图分析,虚线表示J型曲线,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实线表示S型曲线,到达D点后种群数量处于动态平衡。
A、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包括群落的时间属性,如群落在不同季节的形态变化和群落的演替等;群落的空间属性,即群落的空间结构和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等,以及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优势种、种间关系等物种组成特性,A正确;
B、图中C点为K/2值,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种群数量为K值时种内斗争最激烈,,B错误;
C、当食物充足,空间无限、没有天敌时,种群数量才会呈现J形曲线增长,C错误;
D、环境容纳量与环境条件有关,环境改善,环境容纳量增大,环境破坏,环境容纳量减小,D错误。
故选A。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图中1~8表示基因。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与2、3、4互为等位基因,与6、7、8互为非等位基因
B. 同一个体的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也应含有基因1~8
C. 1与3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离,1与2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分离
D. 1分别与6、7、8组合都能形成重组型的配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注射抗体治疗某些疾病时,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
B.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异物攻击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吞噬细胞可参与第二道、第三道防线的免疫
D.免疫活性物质可能由非免疫细胞合成释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表示丙酮酸加氢产生乳酸的反应速率与丙酮酸浓度的关系(NADH已饱和),催化丙酮酸加氢或乳酸脱氢反应的酶称为“乳酸脱氢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降低温度后,反应速率因乳酸脱氢酶变性而减慢
B.曲线上AB两点的速率相等是底物浓度不足的结果
C.若A点底物浓度时加入大量乳酸,反应速率变负值
D.加入能与该酶结合的丙酮酸相似物,反应速率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为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Ca2+内流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据图判断,若甲神经元的Ca2+通道开放,则乙神经元兴奋,丙神经元受抑制
B.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都是信息分子,都能和突触后膜上的特定受体结合后进入突触后膜。
C.突触是突触小体的一部分,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D.神经递质的释放是需要消耗能量的主动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研究2,4—D溶液浓度对月季枝条生根的影响,首先按照图一所示步骤配制了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然后选择插条,分组、编号,浸泡枝条,适宜条件培养,得到实验结果如图二所示。
(1)自然条件下进行月季枝条扦插时,应该______(填保留或去除)侧芽,目的是____________。
(2)图一的实验步骤中,对5号烧杯中的2,4—D溶液还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这是对______变量的严格控制,该操作体现了______原则。
(3)若要进一步探究2,4-D溶液促进月季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则需在______浓度范围内配制更小梯度的溶液。己经完成的实验可以称为______,其作用是______。
(4)图三表示生长素与植物生长的关系,曲线上C点表示______,曲线上H点表示______。若某植物水平放置,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探究单侧光是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还是将生长素分解,某研究性课题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图1中的琼脂块一段时间后放置到图2中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上)。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说明单侧光将向光侧生长素分解了
B. 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生长,原因是生长素促进了细胞生长
C.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①②③④四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
D. 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说明单侧光将向光侧生长素转移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表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请回答:
(1)图中虚线内的体液组成内环境,其中A为_______________,B为_______________,C为_______________。
(2)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______________,继而促进______________,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
(3)内环境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科研小组对某林场内的一种森林害鼠进行了调查研究,以便更好地进行防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害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2)在所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害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型,其数学模型为______。
(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鼠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______,进而影响其出生率并降低该种群的密度。
(4)该林场中植物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群落的______。林场中的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原因是群落中植物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食物和______。
(5)近5万年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木丛取代。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木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演替的方向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