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2、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frac{1}{2}$杂合子的频率.
解答 解:(1)基因重组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2)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3)该果蝇种群中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因此该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1:1.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1:2:1,A基因频率为0.5.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A基因纯合致死.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由于A的频率为$\frac{1}{3}$,a的频率为$\frac{2}{3}$,根据遗传平衡定律,第二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frac{1}{3}×\frac{2}{3}×2=\frac{4}{9}$,aa的基因型频率为$\frac{2}{3}×\frac{2}{3}=\frac{4}{9}$,因此第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1:1.
故答案为:
(1)自由组合 交叉互换
(2)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3)1:1 1:2:1 0.5 A基因纯合致死 1:1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重组、单倍体、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频率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重组的概念及类型;识记单倍体的概念;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以及基因频率的相关计算,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竞争性抑制剂使酶失活 | |
B. | 有些酶不是由氨基酸构成的 | |
C. | 酶的专一性由其特定的分子结构决定 | |
D. | 离开活细胞的酶可以有催化能力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②③ | B. | ①③② | C. | ③①② | D. | ③②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生物的变异也是定向的 | |
B. | 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 |
C. | 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生物的变异是定向的 | |
D. | 自然选择和生物的变异都是不定向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新课标1卷精编版) 题型:综合题
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病患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 。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 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 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 ,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