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研究发现,酸雨除了破坏叶绿体的结构外,还能破坏叶绿体中的色素.为了比较不同色素对酸雨的敏感程度,科研人员设计如下实验.请完善实验过程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材料和器材:长势相似的2年生龙眼植株、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蒸馏水、722分光光度计、研钵、试管、滴管等
实验步骤:
(1)模拟酸雨处理叶片
①利用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和蒸馏水配制pH分别为4.5、4.0、3.5、3.0、2.5的模拟酸雨.
②取6支试管,编号,分别加入
 
和10mL模拟酸雨.
③用打孔器取龙眼叶圆片若干,然后向每支试管中加入圆片50片.
④在适宜光照和温度下处理适宜时间后,取出叶圆片,用蒸馏水冲洗3次后待用.
(2)色素的提取和含量测定
①将每支试管中的50片圆片分别放入研钵中,向研钵中加入
 
,再各加入10mL
 
,进行迅速、充分的研磨.
②将研磨液迅速倒入基部放有单层尼龙布的漏斗中过滤,将滤液分别收集到另6支试管中,试管口用棉塞塞严,以防止
 

③利用722分光光度计分别间接测定6支试管滤液中相关色素的含量,并记录在表中.
实验结果:
试管号模拟酸雨
的pH
各种色素的含量(μg?cm-2
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
1对照组26.5910.656.48
24.526.0210.656.45
34.025.8110.646.34
43.525.3910.646.38
53.024.4410.556.19
62.522.9310.436.00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讨论:
(1)若用纸层析法分离滤液中的色素,则Rf值(色素在滤纸条上的上升距离/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距离)最大和最小的色素分别是
 

(2)从生物圈稳态的角度分析,酸雨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考点: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专题:
分析:此题考查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解此题从资料分析,看表作答,确定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预期实验结果等方面入手.
解答: 解:(1)模拟酸雨处理叶片
②取6支试管,编号,1号试管为对照组,应加入蒸馏水,2-6号试管分别加入10mL模拟酸雨.
(2)色素的提取和含量测定
①将每支试管中的50片圆片分别放入研钵中,向研钵中加入二氧化硅可使研磨更充分,加入碳酸钙可防治色素破坏,再各加入10mL 无水乙醇溶解色素,进行迅速、充分的研磨.
②将研磨液迅速倒入基部放有单层尼龙布的漏斗中过滤,将滤液分别收集到另6支试管中,乙醇容易挥发,所以试管口应用棉塞塞严.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由表格可知,在各种模拟酸雨的作用下,叶绿素a的含量下降最多,其次是类胡萝卜素、叶绿素b,所以可得出结论:对酸雨的敏感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叶绿素b.
讨论:
(1)若用纸层析法分离滤液中的色素,由于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所以Rf值(色素在滤纸条上的上升距离/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距离)最大和最小的色素分别是胡萝卜素、叶绿素b.
(2)从生物圈稳态的角度分析,酸雨形成的根本原因是SO2等气体的排放量超过了生物圈的自动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
实验步骤:
(1)②蒸馏水
(2)①二氧化硅和碳酸钙  无水乙醇  ②乙醇的挥发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对酸雨的敏感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叶绿素b
讨论:
(1)胡萝卜素、叶绿素b
(2)SO2等气体的排放量超过了生物圈的自动调节能力
点评:本题考查了叶绿素提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硝化细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是自养型生物;                               
②没有任何膜包围的细胞器;
③通常以分裂生殖的方式增殖,在繁殖过程中,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④变异的来源只有基因突变;                     
⑤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生产者.
A、①③④B、①④⑤
C、③④⑤D、①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为探究酶的浓度(以土豆块数多少代表)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1的实验装置.可供选用的材料用具有:3%的过氧化氢溶液、新鲜土豆(含有过氧化氢酶)、水果刀、量筒、带刻度的50mL注射器(3个)、橡皮塞、计时器.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实验步骤:

①将新鲜土豆去皮,
 

②取3个50mL的注射器编号为A、B、C.
 

③然后
 
,如图示装置;
 

(2)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
 
 
等(至少答2点).
(3)如果图2是B注射器的实验结果,与B相比.那么A、C注射器内产生a量气体时所需的时间b应分别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1中表示在低倍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请据图回答:

(1)调换高倍镜观察前,要使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
 
方移动.
(2)直接转动
 
换用高倍镜,换用高倍镜调节
 
使视野明亮.
(3)调换高倍镜后,物像模糊不清,这时应调节
 

(4)用显微镜观察某标本时,已知目镜的放大倍数为l0×,物镜的放大倍数为40×,则物像的放大倍数为
 

A.长度、宽度均放大400倍     B.面积放大了400倍  
C.长度或宽度放大40倍        D.标本的体积放大400倍
(5)在低倍镜下的视野内图象是“dp”,实际图象是
 

(6)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2所示.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看到的细胞最多的是
 
,视野最暗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应含放射性物质,下层沉淀物中应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最终结果显示:离心后,上清液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所体现的实验方法是
 

(2)在理论上,上清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
 

(3)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①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物质含量
 
,其原因是
 

②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是否属于误差的来源呢?
 
,理由是
 

(4)在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同时用被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结果发现沉淀物中也出现少量放射性物质,为排除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也是遗传物质的可能,应进一步采取的措施是
 

(5)请设计一个方法,来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简要说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长江是世界上仅有的一条曾供养过两种哺乳动物(白鳍豚和江豚)的淡水河,2007 年8月8日,科学家宣布白鳍豚“功能性灭绝”,江豚成为了长江中仅有的哺乳动物.但是,2012年12月,江豚也被科学家列入了“极危”动物的名单.科学家表示,白鳍豚和江豚都处于食物链的顶端,没有天敌,其数量下降只可能是由人类活动所致.
(1)“功能性灭绝”是指某动物虽然可能存在一定的数量,但其数量已经不足以维持其繁殖,在极短的一段时间内注定会绝灭.由此可见,
 
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2)江膝种群密度的调査,可以采用
 
法,保护江豚这种濒危动物,比较合适的保护方法是
 

(3)白鳍豚和江豚的种间关系是
 
关系.已知鲢鱼可被乌鱼捕食,鲢鱼和乌鱼都可被白鳍豚捕食.若长江中仍存在白鳍豚和江豚两种哺乳动物,仅考虑由鲢鱼、乌鱼、江豚、白鳍豚四种动物构成的食物网,则向长江内投放大量乌鱼,理论上在较短时间内可导致 该食物网中
 
数量增加,
 
数量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图甲表示洋葱根尖的不同区域,图乙表示洋葱根尖处于有丝分裂各阶段细胞核中DNA和细胞质中mRNA的含量变化,图丙呈现的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某一物质的形态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①②③④细胞形态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进行实验获得图乙结果时,
 
(能/不能)利用图甲②区细胞为材料,原因是
 

(2)在a和c两时期,RNA聚合酶能催化mRNA分子合成,在e时期,最活跃的细胞器是
 
.DNA和染色体的加倍分别在图中的时期是
 
(填字母)
(3)丙图②、③表示的生理变化过程分别发生在图乙的
 
阶段(填文字)
(4)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即使操作正确,也难以看到很多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主要原因是
 

(5)若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进行装片制作的步骤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鸭跖草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鸭跖草种群数量增加,则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也增加
B、若鸭跖草种群中RR个体的百分比增加,则R基因频率也增加
C、持续选择条件下,决定某不良性状的基因频率可能降为0
D、只有自然环境的选择作用才能决定鸭跖草的进化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与NaHCO3中和
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
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