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5.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配制无菌葡萄糖培养液和活化酵母菌液.
第二步:按下表步骤操作.
第三步:用血球计数板统计起始酵母菌数,并做好记录.
第四步:将各装置放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第五步:连续7天,每天取样计数,做好记录.
装置编号AB
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mL1010
活化酵母菌液/mL0.10.1
温度(℃)52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用注射器反复抽取部分培养液冲击剩下的培养液,这是为了使酵母菌混合均匀,减少误差.
(2)在计数时,按以下顺序操作B→A→C(填字母顺序),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
计数室底部,再将计数板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计数.
A.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B.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C.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3)步骤五中每天应定时(固定时间)对两组酵母菌进行取样计数.计数时,研究人员将样液稀释1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细胞分布如图,则1mL混合样液中含有酵母菌约为1.5×107个.
(4)在实验过程中,培养液的pH值变化为变小,小组成员第10天计数时,忘记在样液中滴加入了几滴台盼蓝染液,则计数的结果会偏大.
(5)实验结束后,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血球计数板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浸泡和冲洗.

分析 通过建立反映种群动态变化的数学模型,分别说明种群个体数量的增长规律以及种群外部环境因素和种群内部因素对种群个体数量的制约.
血球计数板有16个中方格,每l中方格中有25个小方格,即总共有16×25=400个小方格.计数室的容积为0.1mm3(1mL=1000mm3),每个小方格的体积为$\frac{0.1}{400}$mm3因此酵母细胞个数/1mL=平均每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每1个小方格容积×稀释倍数=平均每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400×104×稀释倍数.

解答 解:(1)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需将试管振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分布均匀,减少误差.
(2)在计数室,先把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最后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将计数板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计数.
(3)步骤五中每天应定时(固定时间)对两组酵母菌进行取样计数.计数时,研究人员将样液稀释1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利用五点取样法计数的每个中方格中酵母菌数为6个,则1mL混合样液中含有酵母菌约为=6÷16×400÷(1mm×1mm×0.1mm)×10=1.5×107个.
(4)在实验过程中,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使培养液的pH值变化为变小,小组成员第10天计数时,忘记在样液中滴加入了几滴台盼蓝染液,则计数时会将死亡个体计数在内,因此使结果会偏大.
(5)实验结束后,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血球计数板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浸泡和冲洗.
故答案为:
(1)使酵母菌混合均匀,减少误差
(2)B→A→C
(3)定时(固定时间)   1.5×107
(4)变小  偏大
(5)浸泡和冲洗

点评 本题考查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相关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难度适中.考生要能够识记相关操作步骤;能够利用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下)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依据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点,鉴别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最可靠的方法是检查它的( )

A.DNA 是否进行复制 B.是否出现星射线

C.细胞质分成两部分的方式 D.自身的蛋白质合成的方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核内的DNA复制是在细胞分裂间期,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完成.
(2)亲代DNA在酶1解旋酶(填酶的名称)的作用下,两条螺旋的链解开,此过程需要细胞提供ATP.
(3)子链的合成是以解开的链(母链)为模板,用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作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来进行的,能较大限度地保证复制的准确性,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4)从上图可知,延伸的子链紧跟着酶1,这说明DNA复制具有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图1表示小麦细胞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生理状态,图2表示环境因素对小麦光合速率的影响(除图中所示因素外,其他因素均控制在最适范围内).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与光反应有关的酶存在于类囊体膜上,其中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有[H]和ATP.
(2)若小麦处于图1所示环境条件下,则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填“大于、小于、等于”)
(3)图2中M点前限制小麦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b点后限制小麦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若CO2浓度从a突然降到b,小麦细胞中C3化合物含量短时间内将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据报道,耶鲁大学的生物学家正在从事将病毒引诱到人体“陷阱细胞”中.例如,HIV通过T细胞表面的CD4识别T细胞(如图甲),如果给AIDS患者注射大量用CD4分子修饰过的红细胞(如图乙),则该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但HIV在红细胞中无法完成复制、增殖,最后随红细胞的死亡而被清除,该方法目前已经在小鼠体内获得阶段性成果.

(1)病毒入侵人体后,主要由免疫系统将其清除.人体的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组成.T细胞与红细胞共同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
(2)CD4是HIV识别T细胞的重要特征物质,该物质最可能的成分是糖蛋白.AIDS主要通过性接触、母婴和血液等途径传播.
(3)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之所以能成为“陷阱细胞”,从细胞结构角度分析是因为不具备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核糖体)等结构,不具备HIV增殖的条件.被HIV入侵后的红细胞衰老后将成为抗原,由人体的免疫系统清除.
(4)目前有人认为可以通过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HIV的抗体来判断人是否已经感染了HIV,你是否认可?是(是或否),并说明理由HIV病毒侵入人体细胞会引起体液免疫产生抗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有几位同学利用大豆和洋葱作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下列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为大豆子叶中脂肪鉴定的实验操作示意图.所用鉴定试剂A的名称是苏丹III染液(苏丹IV染液),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还需滴加50%的酒精,其作用是洗去浮色;
(2)图 2 为鉴定豆浆中蛋白质的实验操作示意图.所滴加试剂B的名称是CuSO4溶液,试管中将会呈现紫色色.
(3)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做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在下列器具中,一般需要用到的有C.
①显微镜   ②酒精灯   ③载玻片和盖玻片   ④研钵   ⑤托盘天平
⑥镊子     ⑦刀片     ⑧胶头滴管         ⑨试管
A.①③⑤⑥⑧B.①②④⑤⑦C.①③⑥⑦⑧D.①④⑤⑥⑦
(4)某同学选取了新鲜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经规范操作制成临时装片,在一侧滴加自己配制的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一段时间后观察.结果未发现质壁分离现象,其原因最可能是蔗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或蔗糖溶液浓度太低).
(5)甲、乙两位同学选用洋葱根尖进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同学甲看到同学乙剪取洋葱的一条幼根根尖所做的实验效果很好,于是同学甲也从该条幼根上剪取一段进行实验,经规范操作后始终没有能观察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其原因是该条幼根上的根尖分生区已经被剪去(所取部位不含根尖分生区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在顺浓度梯度的情况下,葡萄糖分子可以进入细胞;如果细胞需要,它们也可以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细胞
B.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
C.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
D.被动运输能顺浓度梯度和逆浓度梯度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将二倍体植株①和②杂交得③,再将③作进一步处理,请分析问答:

(1)若①为高秆抗病(TTRR)小麦,②为矮秆易染病(ttrr)小麦,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为了获得矮杆抗病品种,由③到⑥的过程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⑥矮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frac{2}{3}$.由③到⑨过程利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⑨幼苗还需要低温或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后才能获得正常矮杆抗病植株.由③到④过程不容易获得矮杆抗病新品种,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多害少利性.
(2)若①②为某品种西瓜,由③到⑧过程的育种方法是多倍体育种,⑤与⑦不是(填是或者不是)同一个物种,原因是二者杂交产生的后代为三倍体西瓜,不可育,因此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不同物种.⑧表现为无子的原因是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是某地新迁入的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点之后,开始出现环境阻力
B.c点时,种群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C.d点之后,种群数量不可能再增加
D.改变种群性别比率,可能延长到达K值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