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 B. |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 ||
C. | 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 | D. | 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
分析 等位基因A和a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A和a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解答 解: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A正确;
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细胞中没有等位基因,B错误;
C、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形成两个子细胞,细胞中不存在等位基因,C错误;
D、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形成两个子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不存在等位基因,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 |
B. | 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 |
C. | 杂合子形成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 |
D. | 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试管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2mL3%淀粉溶液 | + | + | - | - |
2mL3%蔗糖溶液 | - | - | + | + |
1mL2%淀粉酶溶液 | + | + | + | + |
反应温度/℃ | 40 | 60 | 40 | 60 |
结果检测 | 滴加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 | |||
试验结果 | 浅砖红色 | 深砖红色 | 无砖红色 | 无砖红色 |
A. | 本实验可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 |
B. | 本实验的目的之一是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 |
C. |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60℃ | |
D. | 根据试管②③的实验结果说明淀粉酶具有专一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若此图表示某肉食性动物种群数量变化,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数量变化不符合“S”型增长 | |
B. | 若此图表示害虫种群密度变化情况,A,B,C,D,点进行了农药防治,则在农药的作用下,害虫的抗药性基因突变率在D点显著高于B点 | |
C. | 若此图表示某岛屿上鹿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则该环境中鹿群的K值始终恒定不变 | |
D. | 此图若表示某植食性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则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阶段3中,甲、乙两个种群年龄结构呈衰退型 | |
B. | 阶段3后,甲、乙、丙三个种群均存在负反馈调节 | |
C. | 图示的演替过程是原生演替 | |
D. | 阶段1中甲、乙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群的自然增长率相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广东高考佛山市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回答下列与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______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可以为渔业捕捞强度提供依据。捕鱼时还可以通过控制网眼的大小,获得体型较大的鱼,以提高经济效益,并保持各种鱼的年龄组成为______。
(2) 将单位时间内该鱼塘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按营养级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发现并不能得到一个金字塔图形,这是因为______。
(3)如果养殖户向鱼塘中投放了过多的饵料,残余饵料会沉到水底,导致微生物的______作用加强,水体溶氧量______(填“降低”或“升高”),鱼类大量死亡,水质恶化。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是有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统计叶形、株高或花色都可以 | |
B. | 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统计叶形和花色或株高和花色都可以 | |
C. | 验证孟德尔定律,需要统计一个较大的实验样本 | |
D. | 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用纯合矮茎红花植株和纯合高茎白花植株杂交,F1测交或自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