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如图是某一高等动物体内的细胞分裂示意图,曲线图分别表示该动物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及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可发生在乙图中
B、乙图可对应于de段和hj段
C、甲、乙两图可同时出现在精巢中
D、bc段和hj段对应于同一细胞分裂图
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专题: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数目变化及DNA的数目变化,图中甲细胞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中央,且存在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没有联会行为,因此是有丝分裂中期;乙图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每一极的染色体不存在同源染色体,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第三个图图是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的数目变化曲线,ab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正在加倍,是染色体复制过程,cd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目又减半,是着丝点分裂过程引起的;第四个图是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fg每个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gh是染色体组数由2变成4,是着丝点分裂过程引起的,jk段染色体组数减半,是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分别进入2个子细胞引起的,该曲线是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曲线.
解答: 解:A、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乙图是减数第二次分裂,A错误;
B、乙图中的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以对应图中的de,hj是有丝分裂后期,B错误;
C、精巢中精原细胞的产生是有丝分裂过程,精子细胞的产生是减数分裂过程,C正确;
D、bc段对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和减数分裂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hj段对应有丝分裂过程后期,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判断不同细胞分裂方式的不同时期的能力,根据染色体的数量变化曲线辨析不同细胞分裂方式的不同时期的能力及结合减数分裂、有丝分裂过程不同时期的特点通过分析、比较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生命科学研究方法与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C、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分布不均是植物弯曲生长的原因
D、林德曼进行能量的定量分析,发现了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逐级递减的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发菜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荒漠和贫瘠土壤中,因被大量采挖而被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但实际上它不是植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发菜属于生产者,其因没有细胞壁所以不是植物
B、提取和分离发菜的色素时,能够得到四条色素带
C、发菜的水土保持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禁止采挖发菜属于对生物多样性进行的易地保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高尔基体具有极性,靠近细胞核的一面称为形成面,接近细胞膜的一面称为成熟面.从形成面到成熟面,膜的厚度和化学成分逐渐发生改变.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形成面似内质网,成熟面似细胞膜
B、形成面似核膜,成熟面似内质网
C、形成面似核膜,成熟面似细胞膜
D、形成面似内质网,成熟面似核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直接的能源物质
B、麦芽糖属于二糖,由两个葡萄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
C、蔗糖、果糖、葡萄糖均为还原糖
D、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为糖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
A、新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
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一般来说突变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表示某些植物激素对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图中A、B表示不同的植物激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幼苗的正常生长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B、据图可以推断出a浓度低于b浓度
C、在图示的过程中激素A和B属于拮抗关系
D、激素A、B分别表示乙烯和赤霉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合成受到抑制
B、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自由扩散运输到侧芽
C、植物向光性现象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根的作用效果可能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大鼠的皮肤、粘膜和内脏都分布着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图示不同皮肤温度条件下,大鼠温度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频率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8℃时,下丘脑产生的兴奋抑制机体产热
B、38℃时,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大致相等
C、43℃时,下丘脑产生的兴奋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
D、28℃或43℃时,机体在下丘脑产生冷觉或温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