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3.下列关于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上的色素带从上到下最宽的是第3条
B.绝大多数叶绿素a、全部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可以吸收和传递光能
C.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分布在囊状结构的薄膜上
D.叶绿素就是叶绿体中的所有色素,均能吸收、传递与转化光能

分析 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及作用:

色素种类颜色含量定性滤纸条上显现的色素层析图谱吸收光谱主要功能化学性质
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橙黄色最少①橙黄色蓝紫光吸收、传递光能①四种色素均不溶于水,而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中;
 
②叶绿素的化学性质没有类胡萝卜素稳定,其合成易受温度、光照和Mg等的影响
叶黄素黄色较多②黄色吸收、传递光能

 
绿
 
叶绿素a蓝绿色最多③蓝绿色蓝紫光
 
红橙光
少数吸收、转化光能;
大多数吸收、传递光能
叶绿素b黄绿色较少④黄绿色吸收、传递光能

解答 解:A、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上的色素带从上到下最宽的是第3条,即叶绿素a,A正确;
B、绝大多数叶绿素a、全部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可以吸收和传递光能,B正确;
C、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分布在囊状结构的薄膜上,C正确;
D、叶绿体中的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分布和作用,要求考生识记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作用及分布,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四川省雅安市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如果温度上升5 ℃,B点向左下方移动

B.A点时,麦芽糖酶全部参与催化

C.可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的分解情况

D.因受酶活性的限制,BC段催化速率不再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江西省高三B部第三次周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分析下列各选项,与糖蛋白功能无关的是( )

A.胃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和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润滑作用

B.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C.卵细胞膜表面对同种精子的识别

D.记忆细胞对抗原的记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分图甲和图乙,其中图甲表示豌豆种子圆粒性状的产生机制,图乙表示细胞中发生的某些生理变化,请据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若图甲中的基因R所在的DNA进行复制,其中的氢键会发生断裂,此过程需要的条件是解旋酶和ATP,通过复制形成的子代DNA有两条链,一条来自亲代,一条是新形成的子链,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2)写出图乙下列代号所表示的物质或结构的名称:②转运(t)RNA;④信使(m)RNA;⑥核糖体.
(3)图乙中从①到④的过程即是图甲中的过程[a]转录([]填图中字母,横线上填文字).
(4)图乙中合成产物⑤的过程即是图甲中的过程[b]翻译([]填图中字母,横线上填文字),该过程的产物除了⑤外,还有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请据图回答:

(1)图解表示一个生态系统 的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图中的光、CO2、H2O、N2是它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图中有2 条捕食关系的食物链.
(3)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分解者,其主要作用是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4)蛇属于第四、五 营养级.
(5)次级消费者是螳螂和黄雀.
(6)若蝉的数量突然增多,则生物的数量在短时间内会增加的是螳螂和黄雀,减少的是绿色植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有关膳食中的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膳食中的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会随尿液全部排出
B.亚硝酸盐在人体内积累,有致癌作用
C.亚硝酸盐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会转变成致癌物质
D.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不会有任何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农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这些纤维素可以在纤维素分解菌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然后通过相关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转化为酒精或其他产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纤维素分解菌能产生分解纤维素的纤维素酶,该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三种组分.
(2)从自然界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时有两个关键的操作步骤:一是选择培养,二是鉴别纤维素分解菌.选择培养时培养基中添加的唯一碳源是纤维素,选择培养的目的是使能够分解利用纤维素的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生长和繁殖,从而淘汰不能分解利用纤维素的微生物;鉴别纤维素分解菌时在鉴别培养基中加入了刚果红染液,如果有纤维素分解菌存在,则培养基中以该菌落为中心的周围会出现透明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在20世纪初,科学家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将番茄的原生质体和马铃薯的原生质体融合,成功地培育出了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如图),但目前还没有实现这美妙的设想--地上结番茄果实、地下结马铃薯块茎.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利用杂种细胞培育成为杂种植株的过程中,运用的技术手段是植物组织培养.
相比于②过程,动物细胞工程特有的诱导方法是灭活的病毒.
(2)与植物细胞培养基有所不同的是,动物细胞培养液的配方除含有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外,通常还需加入动物血清.
(3)人工“种子”与自然种子相比,不具有的优点是B.
A.生产不受季节限制                  B.培植简易
C.制种过程不需占用大量土地          D.保持亲本优良性状
(4)若番茄是二倍体,马铃薯是四倍体,则图示杂种植株为六倍体.若番茄细胞内含A条染色体,马铃薯细胞内含B条染色体,将番茄和马铃薯采用
杂交育种方法培育(假设能成功),得到的后代应含$\frac{(A+B)}{2}$条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摩尔根在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过程中,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
B.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运用了假说演绎的方法
C.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中,好氧细菌的作用是检测细胞产生氧气的部位
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可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