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5.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HIV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细胞
B.在体液免疫中可能不止一次用到吞噬细胞
C.体液免疫中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可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是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D.抗体可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内,与细胞内病原体结合

分析 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如下:

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

解答 解:A、HIV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下降,A正确;
B、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经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T淋巴细胞,在抗原-抗体结合成为复合物后还要经过吞噬细胞的吞噬处理,最终把抗原消灭掉,故在体液免疫中不止一次用到吞噬细胞,B正确;
C、体液免疫中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可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是对人体细胞的黏附,C正确;
D、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因此不能对细胞内的病原体起作用,细胞内的抗原需先经细胞免疫使靶细胞裂解,最后再经体液免疫消灭,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识记艾滋病的致病原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进入细菌内的是噬菌体的(  )
A.DNAB.蛋白质C.头部外壳D.全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淋巴B细胞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上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
A.物质甲是抗体,物质乙是抗原B.物质甲是抗体,物质乙是淋巴因子
C.物质甲是淋巴因子,物质乙是抗体D.物质甲是淋巴因子,物质乙是抗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中国农科院已成功培育出自然界没有的八倍体小黑麦,其产量比当地小麦产量高30%-40%,且蛋白质含量高,抗逆性强.该育种原理是(  )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畸变D.基因工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研究结果表明:除草剂2,4-D的使用对土壤生物群落中真菌数量有着明显影响,当浓度为5mg/kg时,土壤中真菌数量没有明显改变;当浓度为25mg/kg时,真菌数有明显下降但能逐渐恢复;当浓度等于或超过50mg/kg时,真菌数位明显下降且无法恢复.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对上述结果进行验证.
实验材料:未使用除草剂2,4-D的土壤、浓度为50mg/kg的2,4-D溶液、蒸馏水、培养皿若干个、血细胞计数板、显微镜
(要求与说明:真菌计数的具体操作过程不作要求:实验条件适宜)
请回答:
(1)实验思路:
①…①用蒸馏水和50mg/kg的2,4-D配制浓度为5mg/kg、25mg/kg的2,4-D溶液
②取一定量的土壤并制成土壤悬液,滴加到血细胞计数板上,在显微镜下计数并记录
③取4组培养皿,各加上适量且等量的土壤,并分别加入适量且等量的浓度为5mg/kg、25mg/kg、50mg/kg的2,4-D溶液,另一组不加
④每隔一段时间,重复步骤②(或答: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土壤中真菌的数量)
⑤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
(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用曲线图表示检测结果)
(3)该实验还可以利用比浊计(比色计或者分光光度计)(仪器)测定溶液的浑浊度,来估算真菌的数量.
(4)该实验对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请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分析不能过量施用2,4-D的原因:真菌属于分解者(过量2,4-D影响真菌数量而影响生态系统中土壤物质的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旨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请将下列实验设计中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材料:新鲜的月季枝条若干、2,4-D溶液.
实验用具:天平、量筒、容量瓶、烧杯、滴管、试剂瓶、玻璃棒、木箱(下方带流水孔)、盛水托、矿泉水瓶.
(1)扦插枝条的处理:所有的枝条均保留3~4个芽,并将枝条的形态学下端(上端或下端)削成斜面.
(2)先进行预实验,以确定适宜的系列浓度梯度:具体方法:可先设计一组浓度梯度比较大的实验进行探究.
(3)根据预实验设置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梯度:0.2、0.4、0.6、0.8、1.0、1.2、1.4、1.6、1.8mg/mL的2,4-D溶液,实验时,除溶液浓度不同的实验组对比外,还应设置清水对照组.
(4)每组均浸泡24h后,观察记录.平均温度为15.8℃.结果如下:
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mg/mL)插条总数(条)成活数(条)平均根数(条)平均根长(cm)
0161031.95
0.2161352.75
0.4161462.85
0.61615103.07
0.81616144.45
1.01616154.82
1.21616175.06
1.41616152.55
1.61614112.80
1.8161491.75
(5)实验结论:本实验中促进月季枝条生根最适的浓度为1.2mg/mL.
(6)实验结果分析:
①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实验结果说明2,4-D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②所有的枝条均保留3~4个芽,原因:芽能产生生长素.
③通过实验能说促进月季扦插生根的最适浓度是1.2mg/mL吗?不能.若不能,请补充探究最适浓度的设计思路.a.在1.0~1.4mg/mL之间设置较小浓度梯度,b.按照上述方式对月季枝条进行处理,c.测定月季的平均生根数及根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在一个随机交配的大种群中,经调查发现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型只有两种:AA基因型的频率为60%,Aa基因型的频率为40%,aa基因型(致死型)的频率为0,那么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AA基因型的个体占(  )
A.$\frac{2}{3}$B.$\frac{49}{100}$C.$\frac{11}{17}$D.$\frac{49}{9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江苏卷精编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还原糖、DNA的鉴定通常分别使用双缩脲试剂,二苯胺试剂

B. 鉴定还原糖、蛋白质和DNA都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C. 二苯胺试剂和用于配制斐林试剂的NaOH溶液都呈无色

D. 脂肪、蛋白质鉴定时分别可见橘黄色颗粒、砖红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北京卷精编版) 题型:选择题

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A. 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B. 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 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 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