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7.人在发高烧时,常常没有食欲,最根本的原因是(  )
A.所吃食物不能消化B.食物残渣不能排出
C.体温超过37℃,消化酶的活性下降D.胃没有排空

分析 1、食物的消化和消化酶有关;
2、人在发高烧时,体温升高,而温度影响酶的活性.

解答 解:A、发高烧时,并非所吃食物不能消化,而是体温升高,消化酶的活性下降,A错误;
B、人在发高烧时,体温升高,消化酶的活性下降,食物残渣排出时间延长,B错误;
C、人在发高烧时,常常食欲大减,是因为体温超过合适温度,消化酶的活性下降,C正确;
D、所谓没有胃口,是因为人在发高烧时,体温升高,消化酶的活性下降,导致胃排空时间延长,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体温调节、温度对于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温度过高和过低都影响没得活性,人体内消化酶的最适温度是37度左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图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图解,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应为能量,②应为能量.
(2)ATP分子的结构简式是A-P~P~P.ATP分子大量的化学能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
(3)写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反应式:ADP+Pi+能量$\stackrel{酶}{?}$ATP.
(4)对于动物和人来说,ADP转变成ATP时,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呼吸作用;对于绿色植物来说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叶绿体、线粒体.人体肌细胞产生ATP的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以下为一份“实验报告”的部分内容
(一)解离:剪取洋葱根尖5mm,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液(体积比为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二)染色:把根尖放在盛有0.01g/mL龙胆紫溶液的玻璃皿中染色3~5min.
(三)漂洗:将根尖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四)制片: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载玻片,用拇指轻轻按压载坡片
(1)请改正“资料”中的3处错误.
①将“5mm”改成“2-3mm”②实验步骤改成先“漂洗”后“染色”③将“盖上载玻片”改成“盖上盖玻片后,再加一片载玻片”
(2)有些因素会影响细胞周期各时期的长短,实验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误差.因而对整个实验结果可能产生影响的有①②③⑤.
①取材时间②根尖培养温度③解离时间长短④载玻片厚度⑤计数的细胞是否属于分生区细胞
(3)酒精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试剂.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人感染乳头瘤病毒(HPV)可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为制备抗HPV病毒的疫苗,将HPV外壳蛋白L1基因与运载体连接,导入受体细胞,受体细胞将目的基因转录和翻译出L1蛋白,这样就获得了疫苗的有效成分.研究机构为评估某种HPV疫苗的效果,在志愿者中进行接种.一段时间后,统计宫颈出现癌前病变(癌变前病理变化,可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人数,结果见表.
组别接种物总人数癌前病变人数
A
(接种前未检出HPV DNA)
A1对照剂786383
A2疫苗78484
B
(接种前检出HPV DNA)
B1对照剂1125126
B2疫苗1121125
(1)人体接种该疫苗后,L1蛋白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一旦HPV侵入机体,记忆(B)细胞会迅速繁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这些抗体与游离HPV结合,阻止HPV吸附(或侵入)宿主(人体)细胞.所以A2组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2)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显著高于A1组,据此推测感染HPV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
(3)B2组与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原因可能是该疫苗未能明显诱导细胞免疫清除体内HPV.
(4)在特异性免疫中,T细胞可产生淋巴因子,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可在该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稳态是指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能稳定进行
B.活细胞适应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动
C.细胞外液的各项理化性质稳定不变
D.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依靠神经系统、体液和免疫的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动作电位的产生与细胞膜离子通透性的变化直接相关.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的高低可以用电导(g)表示,电导大,离子通透性高,电导小,离子通透性低.如图表示神经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过程中,细胞膜对Na+和K+的通透性及膜电位的变化分别是(gNa+、gK+分别表示Na+、K+的电导)(  )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颜色变化常作为观察生物实验结果的一项重要指标.下面是一些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其中错误的操作是(  )
①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时,应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再滴加双缩脲试剂B液,蛋白质样液呈现紫色     
②用滴管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发现满视野都呈现橘黄色,可滴l~2滴50%盐酸洗去浮色   
③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人口腔上皮细胞染色,可清楚的观察到DNA被染成绿色    
④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浸润在混有红墨水的蔗糖溶液中,可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
A.③④B.①②C.②③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请根据图分析回答:

(1)若⑦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对⑦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若⑤表示体液免疫过程中产生的作用于B细胞的免疫活性物质,则⑤表示淋巴因子.在细胞免疫过程中能使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裂解死亡的是效应T细胞.
(3)若⑤表示体液免疫过程中产生的抗体,它们在机体中的作用是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4)寒冷环境中的即时反应之一是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请运用所学知识写出该过程的反射弧:寒冷刺激→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
(5)吞噬细胞杀灭细菌是因为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溶酶体释放水解酶将细菌分解,该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同时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保温培养
C.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