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有关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胰腺细胞中核糖体数量相对较多
B、无核的红细胞适于携带运输氧
C、叶绿体类囊体膜面积大利于固定CO2
D、线粒体内膜上蛋白质分布较多
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专题:
分析:本题是对核糖体的功能、红细胞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性考查,回忆核糖体的功能、红细胞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 解:A、胰腺细胞中能合成分泌蛋白,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因此胰腺细胞中核糖体数量相对较多,A正确;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细胞内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有利于氧气运输,B正确;
C、类囊体膜的光反应的场所,二氧化碳固定属于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C错误;
D、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线粒体内膜的功能复杂,蛋白质的含量较多,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的理解并形成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或调查中,关于操作与操作目的描述一致的是(  )
选项 实验或调查 操  作 操作目的
A 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测量琼脂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 计算物质主动运输效率
B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画滤液细线时,干燥后再画一两次 使滤纸条上分离的色素带更明显
C 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先做预实验 扩大选样,减少偶然性,减小误差
D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将试管轻轻震荡后取样 取出更多的酵母菌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表是豌豆五种杂交的实验组合统计数据:
组别 表现型 高茎红花 高茎白花 矮茎红花 矮茎白花
高茎红花×矮茎红花 627 203 617 212
高茎红花×高茎白花 724 750 243 262
高茎红花×矮茎红花 953 317 0 0
高茎红花×高茎红花 925 328 315 108
高茎白花×矮茎红花 517 523 499 507
据上表判断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通过第一、四组可以得出红花对白花为显性性状,通过第二、四组可以得出高茎对矮茎为显性性状
B、以A和a分别代表株高的显、隐性基因,D和d分别代表花色的显、隐性基因,则第一组两个亲本植株的基因型为AaDd、aaDd
C、每一组杂交后代的纯合子的概率都相同
D、最容易获得双隐性个体的杂交组合是第五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②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③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
④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e激素;
⑤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⑥如图所示的神经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皮肤均为效应器.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③④⑤D、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可忽略,不必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B、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两种:一是取样器取样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C、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进行调查
D、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一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十B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
B、刺激D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
C、兴奋从F到E,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 电信号”的转变
D、刺激C处,A处较D处先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是白花三叶草的叶片内氰化物的产生途径,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氰化物的产生是由两对基因控制的
B、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C、合成氰化物需要tRNA、mRNA、rRNA共同参与
D、基因型为DdHh的叶片中也能产生氰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B、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雌、雄配子数目比为1:1
C、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D、测交后代性状比为1:1可以从细胞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玉米(2N=20)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已知玉米的高秆、易倒伏(D)对矮秆、抗倒伏(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为获得纯合矮秆抗病玉米植株,研究人员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根据材料分析回答:

(1)过程④“航天育种”方法中主要的变异类型是
 

(2)若过程①的F1连续自交2代,产生的F3代中纯合抗病植株占
 

(3)过程②,若单倍体幼苗通过加倍后获得M株玉米,通过筛选得到的矮秆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
 
,在理论上有
 
株.若只考虑F1中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n对等位基因,则利用其花药离体培育成的单倍体幼苗的基因型,在理论上应有
 
种;
(4)盐碱地是一种有开发价值的土地资源,为了开发利用盐碱地,从而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我国科学家应用耐盐基因培育出了耐盐玉米新品系.
①由导入耐盐基因的玉米细胞培养成植株需要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过程可以简要归结为:玉米细胞
A
愈伤组织
B
根、芽→植物体.则A过程称为
 
,诱导这一过程的两种植物激素是
 

②为了确定耐盐转基因玉米是否培育成功,既要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
 
作探针进行分子杂交检测,又要用
 
的方法从个体水平鉴定玉米植株的耐盐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