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卡尔文以小球藻为实验材料,采用同位素标记的方法,发现了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某研究小组借鉴卡尔文的实验研究,进行了以下不同的实验,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研究小组验证卡尔文的实验研究,发现光照 30 秒,14C 出现在三碳化合物、五碳化合物、六碳化合物等20 余种化合物中,而当把光照时间缩短为 5 秒时,14C 主要出现在一种三磷酸甘油酸(C3)中,这说明_____。
(2)研究小组用高速离心法破坏小球藻的叶绿体膜后,类囊体薄膜和基质都释放出来。然后再用离心法去掉类囊体薄膜。黑暗条件下,在去掉类囊体薄膜的基质中加入 ATP、NADPH 和CO2,结果在这种基质中检出含14C 的光合产物。在基质中加入 ATP、NADPH 等物质主要用于暗反应中_________,如果不加入上述物质而只给予光照,能否检测出含14C的五碳化合物和六碳化合物等物质? 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
(3)研究小组将小球藻放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以人工白炽灯作为光源,先将试管与白炽灯离开一段距离,然后每隔一段时间移动改变白炽灯与大试管的距离,测定在不同距离下小球藻释放气泡的速率(其他环境条件适宜且保持不变),结果如下图所示。
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除外界因素外,限制 c 点光合速率的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 (写出两点即可)。与 b 点相比,尽管 a 点也有光照,但并没有气泡的释放,原因是______。
【答案】CO2 固定的第一个产物是 C3,然后由 C3 转变成其他化合物 C3 的还原 不能 叶绿体基质中不含光合色素,光照条件下也不能产生 ATP 和还原氢,不能为暗反应提供能量和还原剂,因此检测不到含14C的五碳化合物和六碳化合物等物质 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含量、酶的数量等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全部用于了细胞呼吸
【解析】
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受光照的限制,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据此分析解答。
(1)与光照30秒相比,光照时间缩短为5秒时,14C主要出现在一种三磷酸甘油酸(C3)中,说明光照时间较短时,CO2固定的第一个产物是C3,还未进行下一步C3的还原。
(2)光合作用过程的学习,我们知道暗反应中C3的还原需要光反应阶段合成的ATP、NADPH,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叶绿体基质中不含光合色素,光照条件下也不能产生 ATP 和还原氢,不能为暗反应提供能量和还原剂,则C3的还原无法进行,所以检测不到含14C的五碳化合物和六碳化合物等物质。
(3)移动改变白炽灯与大试管的距离改变的是光照强度,所以探究的是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由题意可知,环境条件适宜且保持不变。所以此影响因素只能考虑内因,即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含量、酶的数量等。与b点相比,a点光照较弱,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全部用于了细胞呼吸。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该曲线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后应控制剩余量在b点前
B.若图表示蝗虫种群的增长曲线,则虫害防治应在c点之后
C.若图表示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曲线,则e点之后的增长速率为0
D.达到K值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饮水不足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增加,调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分的重吸收,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DH由垂体合成并释放到血液,运输至靶细胞
B.结合ADH的受体促进①处ATP水解为M蛋白供能
C.M蛋白促进②处融合过程增加膜上水通道蛋白数量
D.H2O通过③自由扩散进入B侧肾小管和集合管腔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碳是构成生命有机体的重要元素之一。下图表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循环往复性
B.能实现②过程的生理作用不一定是光合作用
C.生物群落内部的碳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循环
D.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会使大气中CO2浓度升高,形成温室效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表示某池塘鲤鱼种群的增长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鲤鱼种群数量变化呈“J”型增长
B.丁点时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C.种群数量在丙点时可适当捕捞
D.丙、丁两点时,鯉鱼种群数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回答下列与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问题。
(1)右图实验说明胚芽鞘接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________。
(2)右图所示胚芽鞘中发生向左弯曲生长的是__________。
(3)在植物激素中,_________能细胞分裂,________能促进果实成熟。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叫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对该图分析正确的是( )
A.激素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器官C对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影响最小
C.激素b浓度高时,对器官A和C均有抑制作用
D.器官C分泌的生长激素与激素b具有协同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
(1)癌细胞膜表面存在异常的蛋白质分子,可作为________激发机体的_______系统发挥清除作用。
(2)研究人员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
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
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
实验一: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跑)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
细胞与抗体的 细胞 结合率(%) 血清 | iPSC | DB7 | MEF |
免疫组 | 77 | 82 | 8 |
空白组 | 10 | 8 | 9 |
①比较表中iPSC与两组小鼠血清作用的结果可知,免疫组的数值明显_______空白组的数值,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表中DB7细胞和iPSC细胞分别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有_________________。
③综合表中全部数据,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 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由此推测:iPSC还能刺激机体产生_______免疫,通过_______细胞特异性清除肿瘤细胞。
(3)研究人员另取小鼠进行实验,验证了实验二的推测. 如图为实验组的实验过程及结果示意图。请在图中选择A或B填入④处,从C~F中选择字母填入①~③处①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 。
(4)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iPSC可以用于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某一基因型为AaBb的动物个体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体上带有的基因.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将3H标记全部核DNA的精原细胞在不含放射性成分的培养基中培养,则甲图细胞中的核DNA均含放射性
B.乙图细胞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C.甲图细胞中1与2的片段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D.丙图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2对同源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