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分析题意可知,该植物的性别决定是XY型,图中,Ⅰ是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Ⅱ是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Ⅲ是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如果基因位于Ⅰ、Ⅱ、Ⅲ区段上,该基因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位于Ⅲ区段上,表现为限雄性遗传,即该基因不存在于雌性个体中.
2、解答该题的方法是用假说演绎法,先假定基因的位置,根据遗传规律进行推理、写出杂交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关系,然后进行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Ⅰ(1)如果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植物的株高在性别之间没有差别,用矮茎雌株的基因型是aa,纯合高茎雄株的基因型是AA,二者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是Aa,不论雌株还是雄株,都表现为高茎;如果基因位于Ⅰ区段,Ⅰ区段是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则植物株高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矮茎雌株的基因型是XaXa,高茎雄株的基因型XAY,二者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是XAXa、XaY,前者表现为高茎雌株,后者表现为矮茎雄株.
(2)由题意知,雌性个体存在高茎和矮茎植株,因此控制株高的基因不可能存在于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若控制生物一对性状的基因位于Ⅱ片段上,则一个比较大的种群中其基因型最多有XAXA、XAXa、XaXa、XAYA、XAYa、XaYa、XaYA共7种基因型.
(3)若是人类遗传病,则Ⅰ片段上的单基因遗传病,则该遗传病是X染色体上的单基因遗传,X染色体上的单基因显性遗传病女患者多于男患者,X染色体上的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Ⅱ(1)由题意可知,性染色体组成同为ZW的鸡蛋用一定浓度的芳香化酶抑制剂处理后既有雄鸡也有雌鸡,这说明生物的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雌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若产生的卵细胞的染色体是W,三个极体的染色体分别是W、Z、Z,后代的染色体组成是WW、2ZW,其中WW不能存活,若产生的卵细胞的染色体是Z,三个极体的染色体分别是Z、W、W,后代的染色体组成是ZZ,2ZW,所以雌鸡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理论上雌鸡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后代中,性染色体组成为ZW的几率是$\frac{4}{5}$.
故答案为:
Ⅰ、(1)矮茎 纯合高茎 高茎
(2)否 7种
(3)隐性
Ⅱ、(1)遗传物质与环境共同作用(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
(2)Z $\frac{4}{5}$
点评 本题考查了XY型和ZW型性别决定类型和伴性遗传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常染色体遗传和性染色体遗传特点的区别,能够设计相关实验验证基因存在的位置,识记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分析答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具有同型性染色体的生物,发育成雌性个体,具有异型性染色体的生物发育成雄性个体 | |
B. |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男性发病率高,且女性患者的母亲和儿子均为患者 | |
C. | X、Y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X、X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 分裂后期分离 | |
D. |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只符合伴性遗传的特点,而不遵循孟德尔定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一 | 亲本 | F1 | F2 | ||
雌 | 雄 | 雌 | 雄 | ||
红眼(♀)×朱砂眼(♂) | 全红眼 | 全红眼 | 红眼:朱砂眼=1:1 |
实验二 | 亲本 | F′1 | |
雌 | 雄 | ||
白眼(♀)×红眼(♂) | 全红眼 | 全朱砂眼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将从比目鱼的基因组文库获取的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难得到抗冻蛋白 | |
B. | 过程①获取的目的基因,可用于基因工程和比目鱼基因组测序 | |
C. | 转基因抗冻番茄植株的获得是不定向变异的结果 | |
D. | 应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可以检测转基因抗冻番茄植株中目的基因的存在及其是否完全表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还原糖和斐林试剂混合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 |
B. | 在花生种子切片上滴加苏丹Ⅲ是鉴定脂肪的唯一方法 | |
C. | 双缩脲试剂A、B分先后加入蛋白质溶液才会显示紫色 | |
D. | 鉴定蛋白质时水浴温度不宜过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c点,死亡率最大的点 | B. | a点,出生率与死亡率差值最大的点 | ||
C. | b点,出生率最大的点 | D. | c点,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的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安徽“江淮十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B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刺激C处,A、D处可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B.刺激D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
C.兴奋从E到F,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