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图表示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神经末梢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免疫细胞)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
(2)T细胞活性下降,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淋巴因子分泌量减少,影响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3)维持机体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途径主要有两种.途径一:通过信息分子,如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CO2、H+等,在体液中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信息交流,途径二:吞噬细胞与T细胞之间是通过细胞间的接触实现信息交流.
(4)手术中,为了不产生痛觉,常施用药物麻醉,以阻断信息的传递.请问小手术的局部麻醉,药物作用于反射弧的部位(环节)是感受器或传入神经.
(5)有科研人员利用免疫调节原理将毒性弱的霍乱菌苗注入正常小鼠体内,作为抗原起作用,使其体内产生了相应的免疫活性物质,该过程会出现上图B(填A或B)所示的现象.
(6)向(5)中小鼠第二次注射毒性极强的霍乱弧菌制剂后小鼠没有发病,则在此免疫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特异性细胞是记忆细胞和B细胞.

分析 分析图1:图1是示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
分析图2:A表示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并将靶细胞裂解死亡;B细胞能分泌抗体,为浆细胞,其中结构1为内质网,结构2为高尔基体,结构3为线粒体,结构4为核糖体,结构5为抗体.

解答 解:(1)由图1可知:神经末梢可通过释放神经递质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
(2)T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因此T细胞活性下降会导致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
(3)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途径主要有两种.途径一:通过信息分子,如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CO2、H+等,在体液中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信息交流,途径二:吞噬细胞与T细胞之间是通过细胞间的接触实现信息交流.
(4)反射弧由感受态、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局部麻醉可阻断信息传递,使人不产生痛觉,而是痛觉是神经中枢产生的,可见该药物作用于感受器或传入神经.
(5)毒性弱的霍乱菌苗相当于抗原起,可使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即图2中B所示的现象.
(6)向(5)中小鼠第二次注射毒性极强的霍乱弧菌制剂后,小鼠体内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B细胞也能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将抗原消灭.
故答案为:
(1)(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免疫细胞)
(2)淋巴因子分泌量减少,影响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3)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CO2、H+     细胞间的接触
(4)感受器或传入神经   
(5)抗原      B
(6)记忆细胞    B细胞

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识记细胞间信息传递的方式;识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图中信息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细胞中既含有同源染色体,又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是(  )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③有丝分裂后期      ④有丝分裂中期      ⑤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④⑤D.②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根据人体免疫的相关概念图回答问题:
(1)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细胞名称,完成概念图:
[a]A,[b]B,[c]C
A.淋巴细胞            B.B细胞         C.浆细胞
(2)当相同的抗原再次侵人人体后,记忆细胞(记忆细胞或B细胞或效应T细胞)可以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更强的免疫效应,消灭该抗原.
(3)既能参加非特异性免疫,又能参加特异性免疫的是吞噬细胞细胞,c和d细胞的形成需要抗
原的刺激.[c]能产生抗体(抗体/淋巴因子),[d]效应T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使抗原释放出来并被消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
B.糖原代谢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C.蔗糖和乳糖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D.脂肪和生长激素是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面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同源染色体一般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B.同源染色体的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
C.同源染色体是由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
D.在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吉林省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变异属可遗传变异的是

①玉米单株自交后代出现白化苗,后代仍白化

②由于水肥充足,玉米的穗大粒多

③四倍体西瓜的产生

④豌豆的黄皱和绿圆新类型的出现

⑤旧社会妇女缠足而产生的“小脚”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薇甘菊是多年生藤本植物,能攀爬树冠迅速生长,繁殖能力强,植株覆盖密度大.薇甘菊入侵后,以其入侵点为圆心向外扩散,划分出薇甘菊入侵区、群落交错区和本土植物区三类样区.在入侵区,薇甘菊覆盖度大于90%,入侵年龄在5年以上;群落交错区,薇甘菊与当地植物竞争生长,薇甘菊的覆盖度在10%~30%,入侵年龄在3年左右;本土植物区没有薇甘菊生长,优势种群为本土植物类芦,其覆盖度大于80%.表为不同样区(取土样的数量、体积相同)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和类群数统计结果.请分析回答:
线虫蜱螨目弹尾目其他昆虫或小动物个体总数类群数
薇甘菊入侵区189022612348228715
群落交错区119813299114154315
本土植物区108412014349137614
数量总计4172478365211520919
(1)从表中数据可知,在不同样区捕获到的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不尽相同,动物个体数量最多的样区是薇甘菊入侵区.薇甘菊入侵后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变化影响不大,而对土壤中动物的个体数量变化影响较大.
(2)在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薇甘菊属于生产者,土壤中的小动物属于消费者、分解者.
(3)薇甘菊入侵5年后,本土植物成片枯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光照不足,植物大量死亡会使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数量增加.因薇甘菊入侵引起的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等的一系列变化称群落演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关于基因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基因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B.细胞的基因全部位于细胞核中
C.它的分子结构首先由摩尔根发现D.它决定某一遗传性状或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高一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实验课题与相应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的制备利用蒸馏水使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吸水涨破

B.分离细胞器利用了差速离心法

C.观察线粒体利用了甲基绿染液将线粒体染成绿色,再用显微镜观察

D.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