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B和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D和d基因位于Z染色体 | |
B. | B和b基因位于Z染色体,D和d基因位于常染色体 | |
C. | 均位于常染色体 | |
D. | 均位于Z染色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济南一中高二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为1/48,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
A.Ⅰ-2和Ⅰ-4必须是纯合子
B.Ⅱ-1、Ⅲ-1和Ⅲ-4必须是纯合子
C.Ⅱ-2、Ⅱ-3、Ⅲ-2和Ⅲ-3必须是杂合子
D.Ⅱ-4、Ⅱ-5、Ⅳ-1和Ⅳ-2必须是杂合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济南一中高二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香豌豆中,只有当C、R两个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花色才为红色。一株红花植株与一株基因型为ccRr的植株杂交,子代有3/8开红花,则这株红花植株自交子代中可以稳定遗传的红花植株占子代红花植株的( )
A.1/10 B.1/8 C.1/4 D.1/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济南一中高二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
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济南一中高二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所述实验及其所用试剂搭配错误的是( )
A. 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使用碱性燃料醋酸洋红溶液使染色体着色
B. 在提取叶绿体色素实验中,使用丙酮提取色素
C. 在通过特异染色观察D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染色液为甲基绿
D. 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使用苏丹Ⅲ染液鉴定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期末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HIV属于逆转录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原体。回答下列问题:
(1)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HIV的某蛋白(目的蛋白)时,可先提取HIV中的________,以其作为模板,在________的作用下合成___________,获取该目的蛋白的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随后导入受体细胞。
(2)从受体细胞中分离纯化出目的蛋白,该蛋白作为抗原注入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的可与此蛋白结合的相应分泌蛋白是__________,该分泌蛋白可用于检测受试者血清中的HIV,检测的原理是_________。
(3)已知某种菌导致的肺炎在健康人群中罕见,但是在艾滋病患者中却多发。引起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HIV主要感染和破坏了患者的部分________细胞,降低了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4)人的免疫系统有____________癌细胞的功能。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易发生恶性肿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泰兴一中高二下阶段测试三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科学家为了研究蛋白A的功能,选用细胞膜中缺乏此蛋白的非洲爪蟾卵母细胞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实验 组号 | 等渗溶液中进行的处理 | 低渗溶液中卵细胞的水通透速率 (cm·s-1× |
Ⅰ | 向卵母细胞注入微量水(对照) | 27.9 |
Ⅱ | 向卵母细胞注入蛋白A的mRNA | 210.0 |
Ⅲ | 将部分Ⅱ组细胞放入含HgCl2的等渗溶液中 | 80.7 |
Ⅳ | 将部分Ⅲ组细胞放入含试剂M的等渗溶液中 | 188.0 |
(1)实验ⅠⅡ结果,说明蛋白A具有 的功能。
(2)与Ⅱ组细胞相比,Ⅲ组细胞对水的通透性 ,说明HgC12对蛋白A的功能有 作用。比较Ⅲ、Ⅳ组的结果,表明试剂M能够使蛋白A的功能 。推测HgC12没有改变蛋白A的氨基酸序列,而是破坏了蛋白A的 。
(3)已知抗利尿激素通过与细胞膜上的 结合,可促进蛋白A插入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中,从而加快肾小管上皮细胞对原尿中水分子的 。
(4)综合上述结果,可以得出 的推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