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3.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顺利发射升空.一场筹备了10年之久的两对“细胞太空婚礼”如期在飞船上举行.一对植物“新人”是黄花烟草原生质体和草新一号烟草原生质体.另一对动物细胞“新人”是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专家介绍说,在微重力条件下,细胞在融合液中的重力沉降现象将消失,更有利于细胞间进行配对与融合这些亲热举动,此项研究将为空间制药探索新方法.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获取原生质体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植物细胞.
(2)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两种烟草细胞融合后,黄花烟草和革新一号烟草两细胞的融合类型是我们需要的,这样的细胞经组织培养后,所形成的植株是四倍体.
(4)动物细胞融合技术最重要的用途是制备单克隆抗体.
(5)“细胞太空婚礼”选用骨髓瘤细胞的原因是骨髓瘤细胞具有大量增殖的能力.
(6)植物体细胞杂交在培养作物新品种方面重要意义是克服不同生物远缘杂交的障碍.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方法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过程中,遗传物质的传递是否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否.原因是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只适合有性生殖的过程,而植物体细胞的杂交是无性生殖.

分析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注意事项: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去壁所用的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原生质体融合所用的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包括离心、振动、电激等,化学法一般是用聚乙二醇;再生细胞壁形成杂种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杂种幼苗.

解答 解:(1)植物体细胞杂交需要将杂种细胞形成植物体,其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获取原生质体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植物细胞.
(2)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两种烟草细胞融合后,黄花烟草和革新一号烟草两细胞的融合类型是我们需要的,这样的细胞经组织培养后,所形成的是四倍体.
(4)动物细胞融合技术最重要的用途是制备单克隆抗体.
(5))“细胞太空婚礼”选用是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是利用二者融合细胞生产单克隆抗体,利用了骨髓瘤细胞具有大量增殖的能力、利用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
(6)植物体细胞杂交在培养作物新品种方面重要意义是克服不同生物远缘杂交的障碍,生物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而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的过程不属于有性生殖,因此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故答案为:
(1)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纤维素酶  果胶酶
(2)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黄花烟草和革新一号烟草两细胞的融合  四
(4)制备单克隆抗体
(5)骨髓瘤细胞具有大量增殖的能力
(6)克服不同生物远缘杂交的障碍   否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只适合有性生殖的过程,而植物体细胞的杂交是无性生殖

点评 本题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动物细胞融合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具体过程及意义,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步骤的名称;识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适用范围,能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省宜昌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015秋•宜昌期末)在CO2浓度为0.03%和恒定的适宜温度条件下,利用图乙装置测定植株甲和植株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图甲.已知植株中只有叶片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叶绿体中吸收光能的场所是 ,光照强度为5klx时根尖细胞能够产生ATP的细胞器是

(2)图甲中植株乙的呼吸强度是 mg/cm2.h,图甲中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时,两植株叶片制造有机物的量关系是:植株甲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植株乙,此时两植株有机物积累量关系为:植株甲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植株.

(3)图甲中光照强度为3klx时,植株乙的叶肉细胞中O2移动方向主要是从叶绿体到 ,在9klx时中断CO2的供应,则叶绿体中以下几种物质在短时间会增加有

A.C3

B.C5

C.[H]

D.ATP

E.ADP

(4)在使用图乙装置测定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影响时,若光源强度不可调节,为了完成该实验,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5)将图乙中植株换成接种了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烧杯中盛放蒸馏水,可以确定酒精发酵开始的标志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据研究,HIV是一种RNA病毒,经逆转录繁殖.下列有关HIV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HIV被彻底水解,其产物有多种氨基酸和四种核苷酸等;
②HIV的遗传物质RNA的高度变异性和多样性给疫苗研制带来重重困难;
③T淋巴细胞为HIV增殖直接提供核苷酸、逆转录酶、核糖体等;
④HIV能够侵入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免疫能力.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回答下列有关免疫的问题.
在细胞免疫中,致敏T细胞杀伤靶细胞主要有两种途径:细胞裂解性杀伤(图1)和诱导细胞凋亡(图2).前者指致敏T细胞分泌诸如穿孔素的介质损伤靶细胞膜,后者指致敏T细胞通过表面FasL与靶细胞表面的Fas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

(1)人体内的致敏T细胞可以来自T细胞或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细胞免疫就是依靠致敏T细胞来杀伤靶细胞.人体的另一种特异性免疫在杀伤病原体时,主要依靠淋巴细胞分泌的抗体.
(2)图1中的穿孔素又称“成孔蛋白”,其在效应T细胞内的具体合成部位是核糖体.穿孔素能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管状通道,使K+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流出
(流入/流出)靶细胞,最终导致靶细胞死亡.图2中的FasL称“死亡因子”,Fas称“死亡因子受体”,它们都是由细胞合成并定位于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一般来说,控制合成Fas的基因能在各种细胞内表达,而控制合成FasL的基因只在致敏T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内表达.
①控制合成Fas和FasL的基因能(能/不能)共存于一个细胞中,Fas和FasL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Fas和FasL存在于不同的细胞表面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②研究发现,某些肿瘤细胞能够调节Fas和FasL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使自己逃脱免疫系统的清除.此时,肿瘤细胞内Fas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是降低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③免疫排斥是器官移植的一个主要障碍.目前,应对排斥的做法主要是使用一些免疫抑制剂.请根据Fas和FasL的相互关系,提供一种解决免疫排斥的思路降低移植器官Fas基因的表达水平.
(3)科研人员为研究脾脏中某种淋巴细胞(简称M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处理方式检测结果
实验组用肺癌细胞抗原处理M细胞后,分离出M细胞与胸腺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再分离出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部分淋巴细胞能杀伤肺癌细胞
对照组未经处理的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淋巴细胞均不能杀伤肺癌细胞
下列对该实验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BC.(多选)
A.实验证明M细胞能够将肺癌细胞抗原呈递给胸腺淋巴细胞
B.经M细胞刺激后部分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
C.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增强致敏T细胞杀伤力的淋巴因子
D.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特异性识别肺癌抗原的免疫球蛋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与激素有关的一组是(  )
①果树整枝修剪   ②中耕松土               ③家禽家畜的阉割   
④生产无籽西瓜   ⑤移栽花卉时常带土移栽    ⑥生产无籽番茄.
A.②③⑤B.①②③C.①③⑥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状腺产生的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下丘脑和垂体
B.人在紧张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使心率加快
C.血糖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水解成葡萄糖
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使尿量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一种遗传病,这种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  )
A.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女儿正常
B.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其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C.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子女均正常
D.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猫的毛色由X染色体上Hs(灰色)、hs(黄色)基因决定,Hs、hs同时存在时是虎斑色.现有灰色雌猫甲和黄色雄猫乙杂交,生出的后代中出现了一只虎斑色雄猫丙.
(1)若丙是性染色体三体(3条),可能是因为乙减数分裂时所致,则丙的基因型是XHsXhsY.若丙能正常进行减数分裂,则理论上能产生种配子.为了验证这种可能,可通过观察性染色体的数量来确定,这是在细胞水平上的研究.
(2)若丙是在早期胚胎发育时,由于其他胚胎的细胞转入并发育成了它的皮毛部分,即丙是嵌合体(嵌合体是指同一个体中不同基因型的组织细胞相互接触而存在).为验证这种可能性,可将丙与同一窝多只雌猫杂交,预测后代有种基因型4,后代雌猫中虎斑色猫所占比例为$\frac{1}{2}$.
(3)科学家根据嵌合体的原理,在灰色雌猫的早期胚胎中注入黄色雌猫的部分胚胎细胞,并培养成一个新的早期胚胎,再通过胚胎移植技术获得嵌合体个体,该个体的表现型可能是灰色、黄色、灰黄相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关于右侧概念图中空白处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和②所示的过程都需要消耗细胞内能量
B.只有①所示的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
C.大分子蛋白质通过①方式进入细胞
D.蔗糖分子进入细胞与过程①和②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