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精原细胞增殖时发生基因重组 | B. | 初级精母细胞中存在X染色体 | ||
C. | 次级精母细胞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 | D. | 精子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
分析 1、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精子形成过程为:精原细胞$\stackrel{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初级精母细胞$\stackrel{减数第一次分裂}{→}$次级精母细胞$\stackrel{减数第二次分裂}{→}$精细胞$\stackrel{变形}{→}$精子.
解答 解:A、精原细胞增殖时进行有丝分裂,所以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
B、初级精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所以一定含有X染色体,B正确;
C、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时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C错误;
D、精子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各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尤其是同源染色体的特殊行为,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组别 | 处理(光照强度为Q) | 真正光合速率 (μmol CO2•m2•s-1) | 相对气孔开度(%) | 水分利用效率 | |
A | 对照 | 大气CO2浓度 | 27.05 | 50 | 1.78 |
B | 干旱 | 22.55 | 35 | 1.87 | |
C | 对照 | CO2浓度倍增 | 31.65 | 40 | 2.45 |
D | 干旱 | 23.95 | 30 | 2.5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淋巴因子使致敏的B细胞增殖分化 | |
B. | 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 |
C. | 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 | |
D. | RNA聚合酶催化遗传信息的转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叶绿体的外膜、内膜极大地扩展了受光面积 | |
B. | 类囊体膜上的光合色素都可以吸收蓝紫光 | |
C. | 叶绿体基质中的NADP+能形成NADPH | |
D. | 基粒中的酶可催化CO2分子的固定和还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分化在生物体内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 |
B. | 细胞分化仅发生在胚胎发育的早期 | |
C. | 就一个个体说来,各细胞中的遗传信息不相同 | |
D. | 细胞的分化是指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 | |
B. | 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 |
C. | 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 |
D. | 噬菌体增殖时,需利用大肠杆菌的核糖体合成逆转录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的褐眼对蓝眼为显性,其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某家庭的双亲皆为褐眼。其甲、乙、丙三个孩子中,有一个是收养的(非亲生孩子)。甲和丙为蓝眼,乙为褐眼。据此推断不正确的是
A.孩子甲或孩子丙是收养的
B.控制双亲眼睛颜色的基因是杂合的
C.控制孩子甲眼睛颜色的基因是纯合的
D.该夫妇生一个蓝眼男孩的几率为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