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豌豆花开时必须去雄和授粉
B.豌豆的种子数量多给数学统计带来了困难
C.测交实验能证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D.F1产生配子时基因分离是F2性状分离的根本原因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推荐】2014-2015学年河南省高三第五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导致的各种细胞癌变均可遗传
B.石棉和黄曲霉毒素是不同类型的致癌因子
C.人体的免疫系统对癌变细胞具有清除作用
D.癌变细胞内酶活性降低导致细胞代谢减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省杭州地区7校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3分)烟草是雌雄同株植物,却无法自交产生后代。这是由S基因控制的遗传机制所决定的,其规律如下图所示(注:精子通过花粉管输送到卵细胞所在处,完成受精)。
(1)烟草的S基因分为S1、S2、S3等15种,它们互为 ,这是 的结果。
(2)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遗传时是否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原因是 。
(3)如图可见,如果花粉所含S基因与母本的任何一个S基因种类相同,花粉管就不能伸长完成受精.据此推断在自然条件下,烟草不存在S基因的______个体。
(4)将基因型为S1S2和S2S3的烟草间行种植,全部子代的基因型种类为: ,比例为: 。
(5)请设计一种育种方案,以基因型是SS的烟草为材料,培育基因型为SS的纯合体烟草。用遗传图解表示育种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省杭州地区7校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科学家对生长在某区域两个不同地段(水分条件相对较好的沟底和水分条件较差的坡面)的中国沙棘雌、雄株进行了研究,测得一天中CO2吸收量变化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下,曲线I所代表的植株在8点和12点时碳反应所固定的CO2量不相同
B.在12:00时,若适当提高CO2浓度,短时间内植株Ⅱ中NADPH的合成速率减慢
C.沟底和坡面的中国沙棘雄株都比雌株更适合在干旱地区生存
D.提取秋季沙棘叶片中的光合色素进行纸层析,可能只出现溶解度较小的2条色素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省杭州地区7校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HIV病毒主要攻击B淋巴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
B.多次接种乙肝疫苗增加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属于主动免疫
C.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一道防线由皮肤、黏膜和巨噬细胞构成
D.巨噬细胞和靶细胞表面的抗原—MHC复合体都能被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省杭州地区7校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绿藻置于黑暗环境一段时间后再移到光下,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O2的产生停止 B.CO2的固定加快
C.ATP/ADP比值下降 D.NADPH/NADP+比值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省杭州地区7校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属于单糖的是
A.CO2进入卡尔文循环后产生的第一个糖
B.细胞膜上糖被中的糖链
C.糖酵解产生的三碳化合物
D.构成酵母菌细胞壁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南省郑州市毕业班第二次质量预测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7分)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曲线。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前4年该种群数量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9年调查松鼠的年龄组成,最可能表现为_______型。第______年松鼠的种群密度最低。
(2)第16~20年松鼠种群数量将呈_____ 型曲线增长,从物种之间的关系解释,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发生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
B.过程②的起始点为起始密码
C.过程③中核糖体在mRNA上由左向右移动
D.过程③的主要目的是形成氢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