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 |
B. | 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A和a基因互换一般属于基因重组 | |
C. | 利用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而人工诱变育种能提高变异频率 | |
D. | 采用低温处理萌发的种子可获得茎秆粗壮、所结果实种子大的植株 |
分析 1、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DNA中碱基对改变,不一定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使转录形成的密码子发生改变,可能导致基因控制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改变,进而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因此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2、基因重组包括自由组合型和交叉互换型,自由组合型是指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交叉互换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进行交叉互换;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应用物理、化学因素等可以提高突变频率,较快获得优良性状.
3、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而抑制细胞正常的分裂,进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解答 解:A、DNA分子中碱基对替换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改变,A错误;
B、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A和a基因互换属于基因重组中的交叉互换型,B正确;
C、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人工诱变育种的优点是能提高变异频率,C正确;
D、采用低温处理萌发的种子,可以获得多倍体,多倍体的特点是茎秆粗壮、所结果实种子大,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特点、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判断.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通常采用标志法重捕法调查一块菜地中蚯蚓的种群密度 | |
B. | 用性外激素杀死雄虫后,昆虫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下降 | |
C. |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 |
D. | 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生活在地点,则二者一定存在竞争关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深圳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IAA和GA同时存在对细胞分裂有增效作用
B.图2可为除去小麦田中的双子叶杂草提供理论依据
C.图3中幼根a、b侧生长素浓度分别在曲线F、C点对应浓度
D.图4中侧芽b和顶芽a生长素的浓度依次为A、D点对应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Ab、Ab、ab、ab | B. | aB、Ab、AB、AB | C. | Ab、aB、Ab、aB | D. | AB、Ab、ab、aB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水参与C中第二阶段的反应 | |
B. | B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 | |
C. | A中产生的O2参与C的第二阶段 | |
D. | X代表的物质从叶绿体的基质移向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蚕豆根尖细胞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为19.3h | |
B. | 蚕豆根尖细胞分裂间期所持续的时间是分裂期时间的3倍 | |
C. | 在0~2h、19.3~21.3h、38.6~40.6h这三个时间段,蚕豆根尖细胞的DNA分子结构稳定性最低 | |
D. | 在19.3~21.3h这一时间段,根尖细胞内可发生大量基因重组现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高二下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遗传规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遗传规律适用于一切生物
B、遗传规律只适用于高等植物
C、遗传规律在配子形成过程中起作用
D、遗传规律在受精作用过程中起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