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CAV16病毒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和其他并发症.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AV16侵入人体后,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对其几乎不起作用
B、T细胞经CAV16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
C、患儿感染CAV16后,需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彻底清除病毒
D、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该病毒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专题: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与特异性免疫有关的知识,梳理本部分的知识点,然后根据选项描述做出判断.
解答: 解:A、CAV16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暴露出特定的抗原.所以A描述错误.
B、经CAV16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的B细胞而不是T细胞.所以B描述错误.
C、CAV16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经细胞免疫,靶细胞裂解释放抗原,再经体液免疫清除抗原.所以C描述正确.
D、产生抗体消灭抗原的是浆细胞而不是记忆细胞.所以D描述错误.
故应选C.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过程及相互关系,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科学家发现一种蜣螂(俗称屎壳郎)提高了“生活品味”,不仅吃粪便,还取食包括蜈蚣在内的千足虫.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内脏;后腿较卷曲,便于捕猎千足虫.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蜣螂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
B、与普通蜣螂相比,该蜣螂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C、头部和后腿结构发生变化的蜣螂类型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该蜣螂与普通蜣螂之间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下列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的是(  )
A、捕食关系
B、竞争关系
C、种内斗争
D、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动植物细胞中普遍存在一种大约由22个核苷酸组成的RNA分子--microRNAs(简称miRNA),它们作为基因调控因子发挥作用(抑制靶基因的表达),影响了从发育到生理机能再到应激反应的大部分生物学过程.研究表明:一种位于粗面内质网膜上的蛋白AMP1是miRNA成功抑制靶基因表达所必需的物质.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A、miRNA的形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miRNA的元素组成为C、H、O、N、P
C、AMPl是miRNA指导产生的一种阻抑蛋白
D、miRNA的作用可能是抑制基因表达的翻译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生态学规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农田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C、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
D、红树林在调节气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生态学观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假如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则生物的能量关系肯定会构成倒金字塔形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之后,仍可能从分解者身体再流向消费者体内
C、人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量可能大于生产者的同化量
D、与适当放牧的草原生态系统相比,没有放牧的草原的植物间竞争激烈程度更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胚芽鞘生长与向光性的各种实验研究中,采用的方法和目的不一致的是(  )
A、将胚芽鞘置于黑暗与单侧光下,观察单侧光对其生长的影响
B、用锡箔帽和锡箔环套在胚芽鞘尖端与尖端下面一段,研究其感光部位
C、将切除尖端的胚芽鞘与完整的胚芽鞘一起培养,观察尖端对其生长的影响
D、将含IAA琼脂块与空白琼脂块分别放在切除尖端的胚芽鞘上,研究其向光性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只能在细胞器中进行的是(  )
A、CO2的生成
B、ATP的生成
C、mRNA的合成
D、肽键的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突触后膜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引起Na+通过被动运输方式内流到突触后膜以内
B、在突触后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突触后膜内的Na+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外流到突触后膜之外
D、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