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6.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细胞中都存在的生命活动是(  )
A.线粒体内膜上O2和[H]结合生成水B.通过核孔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C.DNA的复制D.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分析 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解答 解:A、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A错误;
B、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和核孔,B错误;
C、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都能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C正确;
D、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DNA分子的复制、细胞核的结构、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等,首先要求考生明确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功能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四幅图显示的是四种生物细胞主动运输的速率和细胞生活环境氧气浓度的关系,下列关于其对应关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对应的生物细胞可以是人肝细胞
B.
对应的生物细胞可以是乳酸菌
C.
对应的生物细胞可以是严格好氧型的细菌
D.
对应的生物细胞可以是酵母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双鸭山第一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噬菌体的S用35S标记,P用32P标记,用该噬菌体去侵染大肠细菌后,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那么在子代噬菌体中35S和32P的分布规律是(细菌体内含有32S和31P两种元素)

A.外壳内含有35S和32S,核心只含有32P

B.外壳内只含有32S,核心只含有32P

C.外壳内只含32S,核心含有32P和31P

D.外壳内含有35S和32S,核心含有32P和31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双鸭山第一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并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很少,因此红细胞代谢较弱

B.核孔运输障碍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物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

C.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房颤的成因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

D.tRNA在细胞核内合成,运出细胞核发挥作用与核孔复合物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是具有四条染色体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据图分析回答:

(1)甲图所示分裂的时期是中期,判断理由是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2)一个细胞中,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相同的是丙、丁图.
(3)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丁图.
(4)乙图的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分别为6、12、12
(5)该植物细胞分裂的顺序是乙甲丁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图表示人体干细胞的不同发育途径.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由A细胞形成的B细胞仍然保持着其特有的分裂和分化 能力,A细胞到C细胞的过程是由基因控制的.
(2)若D细胞是胰腺细胞,则结构⑦所起的作用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转运、分类和包装.
(3)A细胞分化成D细胞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由A细胞到形成多个卵细胞的过程.必须经过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5)白血病是一种发病年龄相对较低,发病率相对较高的癌症,其原因是分裂旺盛的细胞较易发生基因突变而导致.
(6)科学家为了进一步探究细胞衰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Ⅰ:分别在相同的条件下,体外培养胎儿、中年人和老年人的肺成纤维细胞,结果见表:
细胞来源胎儿中年人老年人
增殖代数50202-4
可得出的结论是:细胞分裂代数随着生物体年龄的增大而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甲表示某高等动物(假设其基因型为 AaBb,2N=4)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乙图中 a、b、c、d、e 分别表示分裂过程中的某时期染色体行为的示意图.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相应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②和④时期都可发生基因 A 与 A 的分离和A 与 a 的分离
B.乙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b、c、e
C.乙图中位于Ⅰ阶段的细胞有 b、d、e
D.孟德尔遗传定律发生于甲图中的④阶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查干湖位于吉林省西部松花江畔,在20世纪50~60年代湖水面积很大,70年代末期逐渐缩小趋于干涸.为改善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引松花江水入湖,给查干湖注入了新的生命.回答下列问题:
(1)查干湖生态环境恢复过程中,发生的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生态环境的恢复,使当地旅游业得到空前发展,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2)查干湖的浮游植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该湖泊中的鱼类,由于食物种类和栖息场所的不同分布于不同水层,这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3)当湖泊受到轻微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4)在查干湖的早期恢复过程中,要向湖中投放现成的有机物质,防止该生态系统崩溃,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原因是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量小于输出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一田鼠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如表为该种群与其他另一种群的种群数量变化统计表,曲线图为田鼠种群迁入后的增长曲线图,请回答:
第一年第二年第五年第八年
另一种群449041206710
田鼠种群012032104500
(1)田鼠种群与另一种群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另一种群数量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给该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是以该种群为食的其他生物也随之减少,甚至灭绝.另一种群可能灭绝的内在因素是缺乏有利变异(的基因).
(2)调查田鼠数量时,在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32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头,则1公顷的调查区内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96.
(3)在迁入初期,田鼠种群内个体增长曲线近似J形,原因可能是迁入初期近似理想条件(或食物和空间充足、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
(4)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b,表示种群数量最大的点是d,若没有迁入和迁出,此时出生率等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率为0,此时该种群年龄组成很可能属于稳定型.
(5)该种群的增长速度由缓慢逐渐加快是在迁入2年后开始的,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在迁入后第6年开始的.
(6)要防止田鼠大量繁殖,危害农作物,应该使田鼠群体的数量保持在图中哪一点所代表的水平以下?b.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