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其中发育性青光眼(婴幼儿型和青少年型)具有明显族遗传倾向。下面是某家系发育型青光眼的系谱图。
(1)系谱分析表明,发育型青光眼最可能是单基因显性遗传病。根据上面系谱推测,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其遗传时遵循__________定律。
(2)检查发现,发育型青光眼患者角膜小梁细胞中M蛋白异常。为研究其病因,研究者用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或红色荧光蛋白基因R的质粒、正常人M蛋白基因(M+)或青光
眼患者M蛋白基因(M-),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分别导入Hela细胞中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和细胞中荧光的分布情况,实验分组及检测结果如下表(示只含荧光蛋白基因的质粒片段;
示含荧光蛋白基因和M蛋白基因的质粒片段,此时两基因表达的产物是一个整体)。
1组 | 2组 | 3组 | 4组 | 5组 | 6组 | ||
导入Hela细胞的质粒(局部) |
| ||||||
荧光 | 细胞内 | 有红色荧光 | 有绿色荧光 | 有红色荧光 | 有绿色荧光 | 有红色荧光 | 有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 |
检测 | 培养液 | 无荧光 | 无荧光 | 有红色荧光 | 有绿色荧光 | 无荧光 | 无荧光 |
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必需的工具酶是__________。
a.解旋酶 b.DNA连接酶 c.DNA聚合酶 d.限制酶 e.逆转录酶
②荧光蛋白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③据上表推测,发育型青光眼的病因是__________,最终导致小梁细胞功能异常。
(3)上表中第__________组实验可以为“发育型青光眼是显性遗传病”这一结论提供重要证据。
(4)为进一步研究M蛋白出现异常的原因,研究者提取了M基因进行测序,然后与M+基因进行比对,其结果如下:
分析可知,患发育型青光眼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中的碱基对由__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__,最终导致M蛋白的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答案】常 (基因)分离 b和d 标记M蛋白在细胞内外的分布情况 M蛋白基因异常导致其指导合成的M蛋白异常,导致小梁细胞中的M蛋白不能正常地分泌到细胞外而在细胞中大量积累 4组、5组、6组
结构
【解析】
常见单基因遗传病分类: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隔代交叉遗传;②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③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患病;④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1)已知发育型青光眼最可能是单基因显性遗传病,根据遗传系谱图分析,Ⅰ-2正常,其儿子Ⅱ-1有病,说明该病的基因不在X染色体上,所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该病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的参与。
②荧光蛋白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作为标记,检测M蛋白在细胞内外的分布情况。
③根据1和2组实验结果可知,在没有M蛋白的情况下,荧光标记只存在于细胞内,而和正常M蛋白基因连接后,荧光标记出现在了培养液中,即正常M蛋白合成后会分泌到细胞外,但是和青光眼患者M蛋白基因连接后,细胞外将不会出现荧光标记,由此可见,发育型青光眼的病因是M蛋白基因异常导致其指导合成的M蛋白异常,导致小梁细胞中的M蛋白不能正常地分泌到细胞外而在细胞中大量积累,最终导致小梁细胞功能异常。
(3)由③题的分析可知,表中第4组、5组、6组实验可以为“发育型青光眼是显性遗传病”这一结论提供重要证据。
(4)分析可知,患发育型青光眼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中的碱基对由C∥G变成了T∥A,最终导致M蛋白的结构发生了改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 突触后膜接受了神经递质后未必产生兴奋
C. 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的液体为组织液
D. 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方向只能是单向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高等动物体内的细胞分裂过程可用下图来表示。其中图甲表示细胞分裂各阶段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的比例有关(用实线表示)和细胞质中mRNA含量的变化(用虚线表示),图乙表示该动物某一器官内的细胞分裂图像。请据图回答:
(1)从细胞分裂方式看,图甲可以表示____分裂,细胞分裂过程中核糖体功能最活跃的时期是____对应的时期(填字母代号)。
(2)图甲中d、e阶段细胞质中mRNA明显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
(3)图甲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
(4)图乙中____细胞处于图甲中的d段,Ⅱ图中①和④是一对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黑腹果蝇(2n=8)中,缺失一条点状染色体的个体(单体,如图所示)仍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后代,若两条点状染色体均缺失则不能存活.若干这样的黑腹果蝇单体相互交配,其后代为单体的比例为
A. 1 B. 1/2
C. 1/3 D. 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硝化细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化合物
B.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化合物利用的是化学能
C.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化合物利用的是光能
D.硝化细菌和绿色植物一样都是自养型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经诊断后,医生为其注射了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目的是
A.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外毒素
B.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凝集素
C.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
D.刺激机体释放出淋巴因子发挥细胞免疫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培养液中K+浓度及溶氧量对小麦根系细胞吸收K+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两曲线形成机理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曲线ab段形成是由于细胞膜上K+载体数量未达到饱和且能量充足
B. 曲线cd段的形成是由于细胞内K+过多,细胞大量排出K+
C. e点表明植物根系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吸收K+
D. 曲线bc、fg段的形成是由于细胞膜上K+载体数量有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大豆叶片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CO2的固定实质上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变为C3中的化学能
B. CO2可直接被[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
C. 被还原的C3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可再形成C5
D. 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C5含量会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