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4.如图为突触的结构,并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结构涉及到3个神经元,含有2个突触.
(2)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由此判断A、B释放递质的性质依次是抑制型递质、兴奋型递质.
(3)细胞合成的递质,经过高尔基体加工,形成突触小泡,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反应.“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4)已知ab=bd,则刺激b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如刺激c点,则偏转1次.

分析 1、分析题图可知,该图中包括3个神经元、2个突触,A、B之间形成突触,A是突触前神经元,B是突触后神经元;B、C形成突触,B是突触前神经元,C是突触后神经元.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突触处,由于神经元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因此兴奋在突触处的传导的单向的.

解答 解:(1)由分析可知,图中含有3个神经元,2个突触.
(2)B受刺激,C会兴奋,B释放的递质是兴奋型递质,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产生的是抑制型递质,阻止B兴奋.
(3)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的神经递质需要经过高尔基体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由细胞膜通过胞吐形式分泌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受体的本质是糖蛋白.
(4)在B、C形成的突触中,b位于突触前神经元,点刺激b点,兴奋可以传至d,也可以传至a,由于存在突触延搁,兴奋先传至a,指针发生一次偏转,然后传至d,指针又发生一次反方向偏转,因此指针偏转两次;刺激c点,兴奋能传至d,指针发生一次偏转,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不能传至a,指针偏转一次.
故答案为:
(1)3   2
(2)抑制型递质   兴奋型递质
(3)高尔基体    突触小泡    突触后膜   糖蛋白
(4)2  1

点评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兴奋产生和传导过程的理解和掌握,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图信息进行推理、解答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庄河高级中学高一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一生物有四对染色体,假设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正常精细胞和异常精细胞的个数比为l∶1则该精原细胞在产生精细胞的过程中,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A.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

B.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

C.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

D.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人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的方式正确的是(  )
A.在体温调节中枢的支配下,通过传出神经使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产热
B.大脑有温度感受器,是体温调节的中枢
C.通过有关神经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导致代谢减慢,产热减少
D.通过有关神经兴奋,使皮肤血管舒张,增加皮肤血流量提高皮肤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已知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与泡制时间有关.为了测定不同泡制天数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材料、试剂及用具包括:刻度移液管、比色管、不同浓度的亚硝酸钠标准溶液、亚硝酸盐的显色剂、不同泡制天数的泡菜滤液等.回答相关问题:
(1)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
①标准管的制备:用不同浓度亚硝酸钠标准溶液和显色剂制成颜色深浅不同的系列标准管.
②样品管的制备:用刻度移液管分别吸取一定量的不同泡制天数的泡菜滤液,加到不同的比色管中,然后在各个比色管中加入等量的显色剂进行显色,得到样品管.
③将每个样品管分别与系列标准管进行比较,找出与样品管颜色深浅相同(相近)的标准管,该管中亚硝酸钠含量即代表样品管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记录各样品管亚硝酸盐的含量.
(2)泡菜制作过程中产酸的细菌主要是乳酸菌(填“醋酸杆菌”或“乳酸菌”).
(3)泡菜的制作利用了自然界中现成的菌种,人们为了达到目的还需要在实验室培养特定的微生物,下表是筛选异养型细菌的培养基配方,请回答相关问题
KH2PO4Na2HPO4MgSO4•7H2OFeCl3X维生素琼脂
1.4g2.1g0.2g0.1g1g微量15g
①从物理性质上看该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其中成分X为目的菌提供碳源和氮源.制备该培养基的一般操作顺序是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②如图A、B是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C、D是接种后培养的效果.某同学接种培养后获得图C所示效果,则其采用的接种方法是[]B 稀释涂布平板法([]选填“A”“B”);接种前需要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检测方法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适宜温度下培养,观察是否有菌落产生或微生物滋生(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生物兴趣小组用迎春枝条作实验材料,做了探究α-萘乙酸(NAA)促进插条生根最适浓度实验的预实验,结果如图.请根据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设计进一步的探究实验:

(1)α-萘乙酸(NAA)是一种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调节作用.从预实验的结果可知,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6ppm.与浓度为4ppm的结果相比,浓度为8ppm的溶液对切段的影响是促进作用减弱.
(2)根据预实验结果,设计进一步的探究实验:
①材料用具:生长旺盛的一年生迎春枝条若干、烧杯、量筒、培养皿、NAA、蒸馏水等.
②配制溶液:配制等梯度浓度的NAA溶液9份,并编号1~9号.
③实验步骤:第一步,将迎春枝条随机均分为9份;
第二步,选用浸泡法将9份枝条的基部分别置于1~9号NAA溶液中
第三步,一天后取出枝条分别进行扦插;
第四步,每天对扦插枝条的生根数量(或生根长度)进行观察记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关于高倍镜使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换高倍镜前,需在低倍镜下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
B.换高倍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螺旋调焦
C.换高倍镜后,物镜镜头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减小
D.换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可以调节光圈使视野变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回答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问题:
(1)把植物细胞放入30%的蔗糖溶液中,将会出现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分离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质壁分离.如果将刚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在清水中就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2)成熟的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或失去水分,发生这种现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A、具有半透膜,在植物细胞中,相当于半透膜的结构由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三部分组成;B、细胞液和外界溶液之间存在浓度差.
(3)某同学用0.3克/毫升的KNO3溶液代替0.3克/毫升的蔗糖溶液做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实验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原因是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检测试剂、材料、颜色前后对应正确是(  )
选项试剂材料颜色
A斐林试剂马铃薯汁砖红色沉淀
B苏丹Ⅲ染液葡萄汁橘黄色
C双缩脲试剂豆浆紫色
D碘液花生子叶蓝色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一定是同源染色体是(  )
A.在减数分裂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B.一条染色体经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
C.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
D.形状和大小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