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厌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变为热能散失 | |
B. | 定期更换培养液,能使试管内的酵母菌数量一直上升 | |
C. | 利用血细胞计数板统计酵母菌数量前,需先振荡试管再取样 | |
D. | 试管内PH下降的原因是酵母菌厌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 |
分析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实验流程为:(1)酵母菌培养(液体培养基,无菌条件)→(2)振荡培养基(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3)观察并计数→重复(2)、(3)步骤(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绘图分析.
解答 解:A、厌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在酒精中,释放出的能量大部分变为热能散失,少部分储存到ATP中,A错误;
B、培养过程中定期更换培养液的原因主要是为了避免细胞代谢产物的积累会对细胞造成危害,不能使试管内的酵母菌数量一直上升,B错误;
C、利用血细胞计数板统计酵母菌数量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C正确;
D、试管内PH下降的原因是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而酵母菌厌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不产生乳酸,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条件、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注意积累.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植物组织培养和花药离体培养的理论基础都是细胞具有全能性 | |
B. | 植物组织培养和花药离体培养所使用的培养基配制方法基本相同 | |
C. | 植物组织培养获得试管苗必须经过移栽炼苗后,才能大田栽培,而花药培养不需要 | |
D. | 植物组织培养和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的无菌技术基本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上述遗传现象仍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
B. | 上述遗传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基因T纯合致死 | |
C. | 彼此杂交的黄色卷尾亲本的基因型为AaTt | |
D. | 子代鼠色正常尾和鼠色卷尾杂交,后代鼠色卷尾:鼠色正常尾=2: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提高蒸馏温度,延长蒸馏时间 | B. | 严控蒸馏温度,延长蒸馏时间 | ||
C. | 降低蒸馏温度,缩短蒸馏时间 | D. | 提高蒸馏温度,缩短蒸馏时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组号 | 实验处理 | 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mV) | 微电极刺激突触后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mV) | |
1 | 未加河豚毒素(对照) | 40 | 40 | |
2 | 浸润在河豚毒素中 | 5min后 | 35 | 30 |
3 | 10min后 | 30 | 15 | |
4 | 15min后 | 25 | 0 |
A. | 河豚毒素的作用机理可能与神经元膜上钠离子通道的阻断有关 | |
B. | 河豚毒素的作用机理只是阻断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 |
C. | 动作电位产生时,神经纤维膜外由负电位变正电位 | |
D. | 可以利用蛋白酶治疗河豚毒素中毒患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浙江瑞安高三第一学期第一次四校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为探究物质P抑制癌细胞增殖的效应,研究人员使用不同浓度的物质P处理人的离体肝癌细胞,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随着物质P浓度的增加,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作用越明显,但与处理时间无关
B.随着物质P处理时间的延长,其抑制癌细胞增殖作用越明显,但与浓度无关
C.物质P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D.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物质P抑制癌细胞增殖的最适浓度为1.00 g/L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