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几种染液与鉴定物质或结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甲基绿﹣﹣DNA B. 吡罗红﹣﹣RNA
C. 苏丹Ⅲ﹣﹣脂肪 D. 健那绿﹣﹣叶绿体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部分生理过程,该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白天基本处于关闭状态,晚上开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表示的两个生理过程和C物质产生的场所分别是 。
(2)在叶绿体中,ADP的转移途径是 。
(3)植物夜晚能吸收C02,却不能合成(CH20),其原因是 。白天这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02还可以由图中 过程产生(填数字)。
(4)图中H元素从C物质到③产生的H20的转移途径是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5)与乳酸菌的发酵相比,图中植物呼吸过程中特有的步骤是 (填数字)
(6)在一定浓度的COj和适当的温度(25℃)条件下,测定该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 表,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 | 光饱和时光 | 光饱和时CO2吸收量 | 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 | |
小 | 3 | 9 | 32 | 8 |
当光照强度为3 klx时,小麦固定的CO2的量为 (mgCO2/100cm2叶.h),当光照强度为9 klx时,小麦固定的CO2的量为 (mgCO2/100cm2叶.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生物膜透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能够自由透过高尔基体膜
B.细胞质中合成的光合作用相关蛋白须通过内质网输入叶绿体
C.子叶细胞中包被脂肪颗粒的膜对葡萄糖具有选择透性
D.细胞外高浓度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能够控制疟疾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其工艺为:投料—加水—蒸馏—冷却—油水分离—挥发油;
(1)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是以萃取原理为基础,根据图中的装置,从青蒿中提取挥发油的方法是用 提取,其理由是挥发油具有 的性质。
(2)如果蒸馏过程中不进行冷却,则挥发油提取量会 ,(1分)原因是 。
(3)当蒸馏瓶中的水和原料量一定时,蒸馏过程中,影响挥发油提取量的主要因素有蒸馏时间和 。(1分)当原料量等其他条件一定时,提取量随蒸馏时间的变化趋势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在适宜的温度下测定金鱼藻光合作用强度装置(氧气传感器可监测氧气浓度的变化)。在不同光质条件下光照1小时后氧气的浓度变化相对量如下表:
注:O2相对变化量,+表示增加,﹣表示减少。
(1)实验中加入NaHCO3溶液的作用是 。
(2)实验中第9组的作用既可以作为 ,又可以测________________。
(3)在绿光条件下,消耗[H]的场所是 。
(4)在红光条件下,该植物经过2小时光合作用,制造氧气总量相对值是 。
(5)如果由绿光突然转换为红光,则此时刻其叶肉细胞中C5的浓度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届江西省重点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理综生物试卷)下列物质出入细胞膜时,需要载体的是( )
A.水分子进入根毛细胞 B.O2进入肺泡
C.K+被吸收进入小肠绒毛 D.甘油进入毛细血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B. 种群增长的“S”型和“J”型曲线都是在K/2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
C. 群落演替过程中其结构越来越复杂,将来一定能形成森林
D. 调查某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所选择的样方数不影响调查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2,4—D是水稻田间的良好除草剂。为探究2,4—D对水稻田间鸭跖草防治的合适浓度,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善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1) 实验原理:低浓度2,4—D 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2,4—D 抑制植物生长, ;植株高度是植物生长情况的重要指标。
(2) 实验材料:水稻试验田(长有鸭跖草),56%的2,4—D可溶性粉剂(已将2,4—D粉剂配制成下列5个浓度:0.01、0.02、0.04、0.08、0.12mg/mL),清水等。
(要求与说明:水稻为单子叶植物,鸭跖草为双子叶植物;2,4—D作为除草剂的药害主要是平均株高下降)
(3) 实验思路:
①将水稻试验田 。
② ,各田块的其它栽培条件相同且适宜。
③一段时间后,抽样统计各试验田块中鸭跖草和水稻的平均株高。
(4) 实验结果:
2,4-D 浓度(mg/mL ) | ||||||
0.01 | 0.02 | 0.04 | 0.08 | 0.12 | ||
鸭跖草植株高度(cm) | 36 | 36.5 | 37 | 38 | 41 | 44 |
水稻植株高度(cm) | 16 | 16 | 16.5 | 16.6 | 17 | 17.8 |
(5) 结果分析(仅绘制2,4-D对鸭跖草株高影响的曲线):
(6) 问题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原方案中存在不足之处,请提出改进建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