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栗羽、黄羽和白羽三个纯系品种的鹌鹑(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ZZ为雄性,ZW为雌性),已知三种羽色与Z染色体上的基因B/b和Y/y有关,B/b与色素的合成有关,显性基因B为有色基因,b为白化基因;显性基因Y决定栗羽,y决定黄羽.
(1)为探究羽色遗传的特点,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 亲本(纯系) | 子一代 |
实验一 | 白羽雄性×栗羽雌性 | 栗羽雄性:白羽雌性=1:1 |
实验二 | 黄羽雄性×栗羽雌性 | 栗羽雄性:黄羽雌性=1:1 |
实验三 | 黄羽雄性×白羽雌性 | 栗羽雄性:黄羽雌性=1:1 |
实验四 | 白羽雄性×黄羽雌性 | 栗羽雄性:白羽雌性=1:1 |
①实验一和实验二中,亲本中栗羽雌性的基因型为Z
BYW,黄羽雄性的基因型为
.
②实验三和实验
互为正反交实验,由实验结果出现栗羽雄性推测亲本中白羽雌性的基因型为
.
(2)科研人员从栗羽纯系中得到一种黑羽纯系突变体,并对其基因遗传进行研究.将纯系的栗羽和黑羽进行杂交,F
1均为不完全黑羽.随机选取若干F
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
2羽色类型及比例,得到下表所示结果(表中结果均为雏鸟的统计结果).
F2羽色类型及个体数目 |
栗羽 | 不完全黑羽 | 黑羽 |
雄性 | 雌性 | 雄性 | 雌性 | 雄性 | 雌性 |
573 | 547 | 1090 | 1104 | 554 | 566 |
①依据
,推测黑羽性状的遗传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依据
,推测黑羽性状遗传与性别不相关联.杂交结果说明,F
2羽色类型符合
(填“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或“隐性”)遗传的特点.
②若控制黑羽性状的等位基因为H/h,纯系的栗羽基因型为HHZ
BYZ
BY或HHZ
BYW,推测黑羽的基因型为
,上述实验中F
2基因型有
种.
③根据F
2的实验结果推测,H/h与Z染色体上的B/b和Y/y基因存在相互作用,黑羽与不完全黑羽出现是在
基因存在的条件下,h基因影响
基因功能的结果.
(3)根据上述实验,以黑羽雌性和白羽雄性杂交,可直接选择后代羽色为
的雏鸟进行培养,作为蛋用鹌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