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分析图碳循环模式图,甲是消费者,乙是分解者,丙是生产者.
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形式为有机物.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途径)或硝化细菌等的化能合成作用完成的.大气中CO2的主要来源: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动植物的细胞呼吸.
解答 解:(1)图中甲表示消费者,乙表示分解者,丙表示生产者.
(2)图中①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②和③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3)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以CO2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进行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碳以有机物形式流动,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使碳元素回到无机环境中.
(4)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循环流动、反复利用、全球性.
故答案为:
(1)消费者 分解者
(2)光合作用 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
(3)CO2 有机物 呼吸作用
(4)循环流动、反复利用、全球性
点评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的判断生产者,依据是生产者和无机环境间的物质交流是双向的,即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产者,而生产者通过呼吸作用将碳元素释放到环境中.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安徽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应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人们需要的生物新品种或新产品,提高了经济效益。下图表示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⑤过程中都发生了碱基互补配对现象
B.图中①过程需要的工具酶是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C.将PrG导入细胞Ⅱ,则Ⅱ最可能是浆B细胞
D.图中⑤过程需要的培养基中一定含有植物激素和无机养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 |
B. | 图中食物链的条数为2条 | |
C. | 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 | |
D. | 蛇属于三级消费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从麻风树注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frac{A}{N}$ | |
B. | C是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 |
C. | D是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 |
D. | 该图中不包含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甲中的光合作用开始于C点,结束于F点 | |
B. | 到达图乙中的d点时,玻璃罩内的CO2浓度最高 | |
C. | 图甲中的F点对应图乙中的g点 | |
D. | 经过这一昼夜之后,植物体的有机物含量会减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最好用H2O2作实验底物 | |
B. | 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 | |
C. | 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无水乙醇进行分离,扩散速度最快的是胡萝卜素 | |
D. | 在“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两个实验中盐酸的作用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成熟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此中“质”特指细胞质 | |
B. | 原核生物细胞不含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 |
C. | 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 | |
D. | 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无内质网、高尔基体,故无法合成蛋白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