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回答问题
(1)人体肝细胞可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称为蛋白A),运出细胞后进入血液.已知内质网、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参与了蛋白A的合成或运输,则这些细胞器在蛋白A合成和运输过程中行使功能的顺序是
 
 
 
.人体的胰岛细胞中
 
(含有、不含有)蛋白A基因.
(2)为了研究小鼠在接受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提取大肠杆菌AKP,注射到小白鼠腹腔内,进行第一次免疫.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在这个过程中,
 
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值、分化形成的
 
细胞可以产生抗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再用大肠杆菌ATP进行第二次免疫,
 
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上述免疫属于
 
(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
考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专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以及体液免疫过程.
1、分泌蛋白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可以“出芽”,也就是鼓出由膜形成的囊泡,包裹着要运输的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还能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加工,然后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
2、体液免疫三个阶段.感应阶段:抗原进入机体后,除少数可以直接作用于淋巴细胞外,大多数抗原都要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经过处理的抗原,可将其内部隐蔽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然后,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在这个过程中,有一小部分B细胞成为记忆细胞,该细胞可以在体内抗原消失数月乃至数十年以后,仍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继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及时将抗原清除.效应阶段:在这一阶段,抗原成为被作用的对象,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解答: 解:(1)内质网、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参与了蛋白A的合成或运输,则这些细胞器在蛋白A合成和运输过程中行使功能的顺序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分化的过程遗传物质不变,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人体的胰岛细胞中含有蛋白A基因,只是蛋白A基因在人体的胰岛细胞中没有表达.
(2)在体液免疫过程,B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浆)细胞,效应B(浆)细胞可以合成并分泌抗体.在二次免疫应答反应中,记忆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浆)细胞,从而产生大量抗体.有抗体参与的免疫为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
(1)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含有
(2)B        效应B(浆)        记忆          特异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细胞器的功能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既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入人体后,首先诱发体液免疫,因为T细胞不能识别入侵的病毒等抗原,只有当病毒或胞内寄生菌侵入宿主细胞,细胞表面出现了来自病毒等病原体的小分子蛋白质抗原,并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成复合物时,T细胞才能识别,进而引发细胞免疫,使靶细胞裂解,暴露出隐藏其中的病原体,再通过体液免疫将其清除.假若病原体不是胞内寄生物,则只能诱发体液免疫.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
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近年来在防治稻田虫害方面进行了多种尝试,如①构建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在该系统中,虽有危害水稻的病菌、害虫和杂草,但鱼的活动可起到除虫、松土和增氧的作用,红萍叶片内的蓝藻固氮可促进红萍和水稻生长;②培育转Bt基因抗虫水稻,减少虫害.此外,一些水稻遭遇虫害时会释放某些物质,引来天敌消灭害虫,科学家称之为稻田三重营养关系.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在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中存在哪些种间关系.
 
 
(各举一例)
(2)在稻田三重营养关系中,水稻通过
 
信息引来天敌,防治害虫.
(3)转Bt基因抗虫水稻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虫害问题,因为
 

(4)画出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不考虑与人的联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示意图中字母表示的结构名称:A
 
、B
 
、C
 

(2)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
 
.当人体处在41℃的外界环境中时,主要的散热方式是
 

(3)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分泌活动加强.完成这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是
 
.这种反射属于
 
反射.
(4)甲状腺能参与体温调节,是因为
 

(5)当传人神经与传出神经兴奋时,神经细胞膜外的
 
大量内流而形成
 
电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德隆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据图回答:
(1)甲病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为
 
性基因.
(2)从系谱图上可以看出甲病的遗传特点是
 
;子代患病,则亲代之-必
 
;若Ⅱ-5与另一正常人婚配,则其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
 

(3)假设Ⅱ-1不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则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为
 
性基因.乙病的特点是呈
 
遗传.Ⅰ-2的基因型为
 
,Ⅲ-2基因型为
 
.假设Ⅲ-1与Ⅲ-5结婚生了一个男孩,则该男孩患一种病的概率为
 
,所以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间的婚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标志(记)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取样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获数(r1)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1hm2=10000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l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 雄性个体数
    初捕     32     32     14     18
    重捕     36     4     18     18
(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总数(N)的计算公式
 

(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
 
只/hm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3)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
 

(4)在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数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m2有3.6个洞口,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
A、竞争B、共生C、寄生D、捕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在做“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实验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先用低倍镜找出各时期的细胞
B、在高倍镜下能观察到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C、能观察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有姐妹染色单体
D、能观察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有同源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规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同学的实验只模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和小球总数都必须相等
C、甲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D、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Dd和AB组合的概率约为
1
2
1
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