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转基因技术可能重组出对人类有害的病原体 | |
B. | 只要目的基因源于自然界就不存在任何安全问题 | |
C. | 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都不会产生伦理问题 | |
D. | 基因身份证因含有人的全部遗传信息而备受关注 |
分析 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2、治疗性克隆:指利用克隆技术产生特定细胞和组织(皮肤、神经或肌肉等)用于治疗性移植;生殖性克隆:指将克隆技术用于生育目的,即用于产生人类个体.
3、基因身份证能够反映个人的某些遗传信息,不能反映了个人全部的遗传信.
解答 解:A、转基因技术可能重组出对人类有害的病原体,威胁人类的安危,A正确;
B、即使目的基因源于自然界也可能存在安全问题,如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可能会通过杂交传给其他杂草成为用除草剂除不掉的超级杂草,B错误;
C、治疗性克隆不会产生伦理问题,但生殖性克隆会产生伦理问题,C错误;
D、基因身份证因含有人的部分遗传信息,而不是全部遗传信息,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克隆技术等知识,要求考生了解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及存在的争议;掌握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的区别;了解基因身份证的概念,明确基因身份证只记录了部分遗传信息.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图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共含有7条食物链,桉树、合欢树属于生产者
B.蜜雀属于次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C.该生态系统中袋鼬所含的能量最多
D.伯劳鸟与袋鼬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科研人员对飞机草入侵乡土植物群落后的物种神类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进行了调查,调查分别在遭受轻度、中度、重度入侵的三个弃耕地样方区进行,结果如图1并对轻度入侵区的能量(单位:J/hm2•a)流动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如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 .2月至6月轻度入侵区植物物种个数增加,其原因可能是入侵区内还保留了 ,6月到12月植物物种个数下降,其原因可能是 .弃耕地群落的形成是 演替的结果,调查说明外来物种的入侵能改变群落演替的 .
(2)该入侵物种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它植物生长发育,同时能引起昆虫和动物拒食,该物质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信息,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 关系.
(3)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 调查初级消费者田鼠种群密度.图2中,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连续4次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AA和aa的频率均为
.根据现代进化理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没有发生生物进化 B.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
C.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D.基因库没有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跨膜运输速度存在一个饱和值,该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
A.细胞内的氧气浓度 B.细胞内外葡萄糖浓度差
C.细胞膜外糖蛋白数量 D.细胞膜上相应载体的数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II3所患的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
B. | III2不患病的原因是无来自父亲的致病基因 | |
C. | III1和与III2的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婚配,后代患病的概率为$\frac{1}{4}$ | |
D. | 若II2与II3的后代出现患病个体,可能的原因是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线粒体合成的ATP可以在光照不足时供应给暗反应使用 | |
B. | 呼吸和光合作用产生的[H]不是同种物质,ATP的合成常与放能反应相联系 | |
C. | 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 | |
D. | 有氧呼吸无[H]的积累,无氧呼吸有[H]的积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一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表示植物细胞的部分结构及其生理功能.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乙都通过类囊体叠加的方式增加膜面积
B.甲中不含有而乙中含有将ADP转变成ATP的酶
C.在甲中随水的分解产生[H],在乙中随水的产生消耗[H]
D.C6H12O6可以在乙中直接彻底氧化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