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Ⅰ.如图1表示真核细胞内合成某种分泌蛋白过程中由DNA到蛋白质的信息流动过程,①②③④表示相关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过程发生在
 
期,催化过程②的酶是
 

(2)已知甲硫氨酸和酪氨酸的密码子分別是AUG、UAC,某tRNA-端的三个碱基是UAC,该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是
 

(3)④过程进行的场所(细胞器)有
 

(4)一个mRNA上连接多个核糖体叫做多聚核糖体,多聚核糖体形成的意义是
 

Ⅱ.兔子皮下脂肪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和a)的控制.研究人员选择纯种亲本进行了如2所示两组杂交实验,请分析回答:
(1)控制兔子皮下脂肪颜色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是显性性状.F2性状表现说明家兔皮下脂肪颜色的表现是
 
共同作用的结果.
(2)兔子体内某一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以催化黄色素分解,说明这一基因是通过控制
 
来控制生物性状的.
(3)兔子白细胞细胞核的形态有正常、Pelger异常(简称P异常)、极度病变三种表现型,这种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的.P异常的表现是白细胞核异形,但不影响生命力;极度病变会导致死亡.为研究控制皮下脂肪颜色与白细胞核的形态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实验人员做了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杂交组合白脂、
正常
黄脂、
正常
白脂、
P异常
黄脂、
P异常
白脂、
极度
病变
黄脂、
极度
病变
黄脂、正常×白脂、P异常2370217000
白脂、P异常×白脂、P异常16756329110309
注:杂交后代的每种表现型中雌、雄比例均约为1:1
①杂交组合Ⅰ中白脂、P异常亲本的基因型是
 
,杂交组合Ⅱ中白脂、P异常亲本的基因型是
 

②根据杂交组合
 
的结果可以判断上述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③杂交组合Ⅱ的子代中白脂、P异常雌性和黄脂、P异常雄性个体交配,理论上其后代中出现黄脂、P异常的概率是
 

④杂交组合Ⅱ的子代中极度病变的个体数量明显低于理论值,是因为分个体的死亡发生在
 
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专题:
分析:本题准确分析图表是解题关键.图1是中心法则的相关内容,①②③④分别表示DNA复制、转录、翻译、蛋白质的加工.图2的杂交组合考生要能够判断遗传方式,题中充分运用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进行解题.
解答: 解:Ⅰ、(1)据图分析可知:①过程指DNA的复制,在真核细胞中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②过程指转录过程,转录过程利用的酶有解旋酶和RNA聚合酶.
(2)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在mRNA上,据tRNA上的反密码子UAC可推知密码子为AUG,AUG决定的氨基酸是甲硫氨酸.
(3)据图观察可知:从a→b来看,越接近b端的核糖体上翻译出的肽链越长,说明越接近b端的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的距离越长,由此推出它们的移动方向为a→b.④过程是对蛋白质加工和运输过程,相应的场所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4)当一个mRNA上连接多个核糖体以后,可以同时合成多条相同的肽链,提高蛋白质的合成速度.
Ⅱ、(1)脂肪颜色遗传时与性别无关,因此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白脂×黄脂→白脂,因此白脂是显性性状.F2性状因为饲喂食物不同,脂肪颜色有差异,说明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某一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以催化黄色素分解,说明这一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的.
(3)①由Ⅱ知:双亲为P异常,后代有正常,说明P异常为显性性状.杂交组合Ⅰ的后代中无黄脂,有正常,说明亲代中的白脂为纯合、P异常为杂合,即白脂、P异常个体基因型为AABb.杂交组合Ⅱ后代有黄脂、白脂、正常、P异常,说明双亲均为双杂合子,即AaBb.
②杂交组合Ⅱ中后代的性状发生了重组,因此根据杂交组合Ⅱ的结果可以判断上述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③杂交组合Ⅱ后代中正常、P异常=1:2,说明P异常为杂合子,极度病变为显性纯合子.故杂交组合Ⅱ后代中的白脂、P异常雌性个体(2/3AaBb、1/3AABb)与黄脂、P异常雄性个体(aaBb)杂交,后代有2/3×1/2=1/3的黄脂,P异常的概率为1/2,故黄脂、P异常理论上所占的比例为:1/3×1/2=1/6.
④由于部分个体的死亡发生在出生前,因此杂交组合Ⅱ的子代中极度病变的个体数量明显低于理论值.
故答案为:Ⅰ、(1)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RNA聚合酶
(2)甲硫氨酸
(3)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4)短时间内能合成较多的肽链  
Ⅱ、(1)常   白脂   基因与环境
(2)酶的合成
(3)①AABb    AaBb     ②Ⅱ③1/6    出生前(胚胎期)
点评:本题综合性很强,考查了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孟德尔遗传定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图l、图2力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2为获得抗虫棉技术的流程.A过程需要的酶有
 

图3为重组质粒的模式图,B过程在一般培养基中应加入
 

才能获得含重组质粒的土壤农杆菌.
(2)图2中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受体细胞采用的方法是
 
.C过程的培养基除含有必要营养物质外,还必须加入的激素是
 

(3)随着科技发展,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也越来越多,若图2中的“抗虫基因”是利用图l中的方法获取的,该方法称为
 
 
.图中①过程与细胞中DNA复制过程相比,该过程不需要
 
酶.
(4)离体棉花叶片组织经C、D、E成功地培育出了转基因抗虫植株,此过程涉及的细胞工程技术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人体不同种类的体液之间,电解质浓度差别最大的一组是(  )
A、血浆与组织液的HCO3-
B、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的蛋白质
C、血浆与组织液的Cl-
D、组织液与淋巴液的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图解或曲线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是南方某省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某研究小组对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开展生态系统调研活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尽管南岭远离工业化城市,但调查发现终生未离开过南岭的小灵猫体内的含铅量较30年前高出近50倍,这说明铅循环具有
 
的特点.
(2)下表为该森林公园中甲、乙两种树木种群密度的数据: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五年 第八年
甲种群 4900 4120 67 10
乙种群 0 120 3210 4500
①甲、乙两个种群之间存在着
 
关系,这是导致甲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除上述因素之外,影响甲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生物因素可能还有
 

②由甲、乙两个种群的演替过程可以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
③甲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的情况,给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可能是
 

④甲种群植物可能灭绝的内在因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为甲、乙两种植物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甲、乙两种植物在A和B两点时,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是
 
,当光照强度达到D点后,限制乙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有
 
.(至少答两点)
(2)如果在图中D点突然停止光照,会直接影响发生在
 
 上的
 
反应,短期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的含量将
 

(3)当光照强度在C点时,光照和黑暗的时间各为12h.实验前后,甲植物中有机物的总量将
 
,乙植物中有机物的总量将
 

(4)光照强度在D点时,乙植物光合作用消耗CO2量为
 
mg/m2.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为了研究线粒体呼吸功能与精子活力之间的相关性,某研究小组收集不同活力的精子样本,测定精子的平均活力.采用超声波破碎精子,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线粒体,测定线粒体总蛋白浓度与线粒体呼吸耗氧量.实验数据如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样本 精子平均活力 线粒体总蛋白浓度(mg/mL) 线粒体呼吸耗氧量
(nmol/min)
1 18.88 8.143 19.32
2 45.31 8.518 34.63
3 67.53 9.694 41.73
(1)除通过超声波破碎精子细胞获取线粒体外,还可将精子置于
 
中,使之释放出线粒体.为了鉴定所提取线粒体的活性,在载玻片上加一滴线粒体悬液,再滴加0.2%健那绿染液,发现样本2中被染成蓝绿色线粒体的比例约为40%.则样本1、2、3中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的比例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
 

(2)由表中数据可推断:随着
 
 
,精子平均活力逐渐提高.
(3)研究小组进一步研究精子DNA(细胞核与线粒体DNA)损伤与精子活力间的关系,发现精子DNA损伤程度越严重,精子活力越弱,原因最可能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阅读分析下列材料,回答有关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

Ⅰ.(1)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甲图中,可表示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
 
,可选用图中
 
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
(2)为研究一定浓度的CaCl2和赤霉素对某植物种子胚轴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乙图所示.由图可知,一定浓度的CaCl2对胚轴的生长具有
 
作用.根据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推测,实验中加入赤霉素溶液的时间应在图中的
 
点.
(3)将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为①②③三组,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实验结果如丙图所示.根据①③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继而将②组结果与①③进行比较,可得出的结论是
 

Ⅱ.请结合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1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组织或器官的细胞,A表示物质.B表示的是
 
,图示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的功能.如果A是胰岛素,②细胞是肝细胞,假若②细胞膜上的受体发生缺陷不能与A结合,则可能引起的内环境的改变是
 


(2)图2为人体味觉感受器“味蕾”的主要细胞味觉细胞,其周围有直接与味神经相连的感觉神经末梢包绕,当味觉信号分子与味觉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引起一系列变化,导致突触小泡移动附着在突触前膜,通过出泡作用释放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当神经递质与a处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感觉神经元末梢a处膜内、外电位的变化是
 
,味觉信号经味神经传入中枢,产生味觉,图中的中枢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组图是研究植物向性运动与生长素之间的关系,其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当探究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内因时,可设置的实验组为b和c对照
B、当探究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外因时,可设置c和a对照
C、当探究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时,应设置c和e对照
D、各实验中所选用的材料必须是同一物种且长势相同的胚芽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