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5.下列有关核糖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核糖体是由C、H、O、N、P等元素组成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核糖体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器
C.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NA组成
D.分泌蛋白最初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的

分析 核糖体由C、H、O、N、P等元素组成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器,由蛋白质和RNA组成,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解答 解:A、核糖体是由C、H、O、N、P等元素组成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A错误;
B、核糖体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器,B正确;
C、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NA组成,C正确;
D、无论是分泌蛋白还是胞内蛋白都是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最初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的,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核糖体的元素组成、化合物组成、分布等,属于识记内容,简单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请根据相关调查材料回答问题.
(1)如图1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①图2中能反映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B.
②该鱼在t3时期后,种群数量变化是不再增长,主要原因是种内斗争加剧和捕食者数量增多.
③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增长型.
④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
(2)这个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能够较长时间的保持相对稳定,如果此时遇到轻度污染则对此生态系统不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原因不包括(  )
A.能产生多种多样的基因型组合方式B.低频但普遍存在
C.不定向,可产生适应环境的新性状D.能产生新的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研究人员对某猕猴种群的调查结果如下表.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性比例(1:1)占种群比例(%)
生殖前期1:1.0747.5%
生殖期1:0.8238.0%
生殖后期1:0.9314.5%
A.猕猴种群的数量已接近其环境容纳量
B.一只雄猕猴可以配多只雌猕猴,因此生殖期性比率的改变不会影响出生率
C.性比率的大小可预测猕猴种群未来数量的变化
D.领域行为是调节猕猴种群数量的重要外源性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向小麦种子的研磨滤液中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就会呈红黄色
B.在稀释的蛋清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摇匀可看到溶液变为蓝色
C.检测生物组织中油脂的实验中,可滴加1-2滴50%乙醇溶液洗去多余的染料
D.紫色洋葱内表皮细胞可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人类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果酒、果醋的历史源远流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类兼性厌氧(呼吸类型)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其反应式为C6H12O6$\stackrel{酶}{→}$2C2H5OH+CO2
(2)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利用酵母菌,发酵制作葡萄酒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随着酒精度数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条件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
(3)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实验表明,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进一步转变为醋酸.
(4)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化学试剂重铬酸钾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该试剂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遗传性乳光牙患者由于牙本质发育不良导致牙釉质易碎裂,牙齿磨损迅速,乳牙、恒牙均发病,4~5岁乳牙就可以磨损到牙槽,需全拔装假牙,给病人带来终身痛苦.通过对该病基因的遗传定位检查,发现原正常基因某一位置原决定谷氨酰胺的-对碱基发生改变,引起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合成终止导致患病.性腺发育不良,也叫特纳氏综合症,Xo型,缺少一条X染色体.属于性染色体遗传病.已知谷氨酰胺的密码子(CAA、CAG),终止密码子(UAA、UAG、UGA).请分析回答:
(1)正常基因中发生突变的碱基对是G∥C.与正常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相比,乳光牙致病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填“增大”或“减小”),进而使该蛋白质的功能丧失.
(2)性腺发育不良与乳光牙病相比,独有的特点是能(填“能”或者“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病根”.原因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即性腺发育不良患者只有一条X染色体,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5条.
(3)现有一乳光牙遗传病家族系谱图(已知控制乳光牙基因用A、a表示):

①乳光牙是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
②产生乳光牙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该家系中③号个体的致病基因是通过遗传方式获得的.
③若3号和一正常男性结婚,则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可能性是$\frac{1}{6}$.
(4)5号与一位患乳光牙的女性结婚;他的一位患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男同学和一位正常女性结了婚.两位女性怀孕后到医院进行遗传咨询,了解到若在妊娠早期对胎儿脱屑进行检查,可判断后代是否会患这两种病,这两个家庭应分别采取的检测措施为:②和③.
①染色体数目检测    ②基因检测    ③性别检测    ④无需进行上述检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东方田鼠不同于家鼠,喜野外环境.2007年6月下旬以来,栖息在洞庭湖区400多万亩湖洲地中的约20亿只东方田鼠,随水位上涨部分内迁.它们四处打洞,啃食庄稼,严重威胁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
(1)生态学家研究发现,东方田鼠种群是在围湖造田期间迁入湖洲地的,迁入初期种群数量很少,一个月内随着水稻和芦苇等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而迅速增长.为研究东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生态学家构建了数学模型,其过程如下表.
①请填写表中Ⅱ和Ⅲ空白之处的内容.
构建数学模型的一般方法构建东方田鼠种群增长模型的主要步骤
Ⅰ.观察对象,搜集现实信息Ⅰ.东方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
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
Ⅱ.根据搜集到的现实信息,
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抽象表达
Ⅱ.Nt=N0•λt(其中,Nt代表t天后东方田鼠的
数量,t表示天数,λ表示倍数,N0表示最初的东方田鼠的数量)
Ⅲ.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
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Ⅲ.跟踪统计东方田鼠的数量,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②表中Nt=N0•λt成立的前提条件是湖洲地的资源充分、空间充足、缺乏天敌、气候适宜.
③假设东方田鼠种群迁入初期为3 000只,则30天后该种群的数量(N30)为:N30=3000×(1.0147)30只.(用公式表示,不必计算具体结果)
(2)请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提出两项控制东方田鼠数量的有效措施:退耕还湖(或控制水稻和芦苇种值面积)、进行生物防治,适当引入天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如图所示杂交实验(注:亲本的三角形果实与卵圆形果实都是纯合体).
(1)图中亲本三角形基因型为AABB,卵圆形的基因型为aabb.
(2)根据F2表现型比例判断,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三角形:卵圆形=3:1.
(3)图中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的比例为$\frac{7}{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