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在动物细胞工程的其他技术中都得到广泛应用。下面是与动物细胞工程相关的问题,
请分析回答:
(1)在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首先要将动物组织剪碎,然后用一处理,以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
(2)动物细胞培养时,要保证细胞必需的营养、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还要提供无菌、无毒和适宜的气体环境。为达到无菌、无毒的环境条件,除了要对培养液和培养器具进行消毒外,还要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体环境中C0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应用于核移植的供体细胞一般选用传代10代以内的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表示单克降抗体的制各过程,请分析回答:
①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后产生的、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细胞是_______
②在细胞融合的过程中,常用的化学诱导剂是_____;培养液中的细胞类型有_______(小鼠产生的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分别用A、B表示)
③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所表现出的优良性状是_______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图表示转基因动、植物的培育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过程依据的原理相同
B.①过程用到的生物技术包括动物细胞培养、胚胎移植
C.受体细胞A、B均可为生物的体细胞
D.可通过标记基因对受体细胞A、B进行筛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29.下列与细胞工程技术相关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B.植物组织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所用的培养基成分不同
C.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细胞的全能性
D.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3-2014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如下图所示,a、b、c表示现代工程技术,①②③分别表示其对应的结果,请据图判断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若b是体外受精技术,则形成②的过程不属于克隆
B.若a是胚胎分割技术,则产生的①中,所有个体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一定相同(突变体除外)
C.若c是核移植技术,则形成③的过程体现了动物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D.①②③生产过程中的代孕母畜必须与供体母畜同期发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届云南省高二第二次(6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应用生物工程技术获得人们需要的生物新品种或新产品,是生物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体现。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培育转基因牛的过程中,需要的工具酶是 ,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 。在基因表达载体中,目的基因的首端必须含有 ,它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
(2)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培养环境中除须提供O2外还须混入一定量的CO2,CO2的主要作用是 。为保证被培养的动物细胞处于无菌、无毒的环境,可以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 ,以防培养过程中的污染。
(3)单克隆抗体与血清抗体相比较,其最主要的优点在于 。
(4)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得到的动物,称为 动物,试管动物需要通过 、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步骤获得。
(5)生态工程建设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原理、 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等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2-2013学年天津市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克隆技术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从紫草的愈伤组织中提取紫草素,利用细胞工程
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都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而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
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没有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B.在进行组织培养时,由根尖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细胞脱分化、 染
色体变异或基因突变,而不可能发生细胞分化和基因重组
C.“试管婴儿”实质上就是“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的“产物”,不能使不能产生精
子或卵细胞的夫妇能得到自己的孩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采用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
物细胞培养技术
D.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比,诱导融合的方法、所用的技术手段、所依据的原理均相同,都能形成杂种细胞和杂种个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