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4.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可能发生的过程是(  )
A.氧气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线粒体B.D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C.叶绿体中的ATP进入细胞质基质D.m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分析 1、水、氧、二氧化碳、甘油、乙醇、苯等物质可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
2、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核孔是大分子物质的通道,但有选择性,如DNA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3、细胞中产生ATP的生理作用有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其中在叶绿体中产生的ATP只应用于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

解答 解:A、氧气属于非极性小分子物质,可以直接通过生物膜的磷脂双分子层,即氧气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线粒体,A错误;
B、DNA不能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B错误;
C、叶绿体中产生的ATP只应用于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不能进入细胞质基质,C错误;
D、细胞核中的DNA经转录形成mRNA,mRNA通过核孔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后通过翻译过程合成蛋白质,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细胞生命活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图1为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

(1)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为几乎为全身各处细胞,若靶细胞表面缺乏胰岛素受体,则细胞将减缓 (填“加快”或“减缓”)摄取血糖.胰岛B细胞的活动还受神经系统的调控,则在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中,胰岛B细胞属于效应器.
(2)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图中抗体l、抗体2).血糖调节中,如果因抗体1(填“抗体1”或“抗体2”)的存在导致高血糖症状,则注射胰岛素能起到有效降低血糖的效果.
(3)某糖尿病患者欲检测导致其患病的原因,该患者在医院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其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正常,但患者仍表现出糖尿病症状,最有可能类似于图2中的抗体2(填“抗体l”或“抗体2”)所致.
(4)某人以健康小鼠为实验对象,在给小鼠饲喂高糖饲料后一段时间,检测其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得到的结果如图2:
①在给小鼠饲喂高糖饲料后,小鼠体内血糖浓度的变化情况是先上升,后下降以至维持相对稳定.
②实验者认为,胰高血糖素浓度之所以下降,是由于胰岛素直接抑制胰岛A细胞的分泌.若要证实这一结论,可在胰岛组织中注射胰岛素,通过检测注射前后其周围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变化来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5.某家庭中母亲表现正常,父亲患红绿色盲(致病基因用b表示),生了一个不患红绿色盲但患血友病(伴X染色体遗传,致病基因用h表示)的儿子和一个不患血友病但患红绿色盲的女儿,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控制红绿色盲和血友病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B.父亲和母亲的基因型可分别表示为XbHY和XBHXbb
C.若母亲的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交叉互换,则产生4种不同卵细胞
D.若不考虑交叉互换,该夫妇再生一个女儿色觉正常和患红绿色育的概率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有关基因的观点错误的是(  )
A.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B.基因检测是通过血液、其他体液或细胞等对DNA进行检测的技术
C.人胰岛B细胞能够合成胰岛素而胰岛A细胞不能合成,是由于胰岛A细胞不含控制胰岛素合成的基因
D.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水稻的非糯性对糯性为显性,将纯合非糯性品种与糯性品种杂交得F1,取F1的花粉用碘液染色;凡非糯性花粉呈蓝色,糯性花粉呈棕红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蓝色和棕红色花粉的数目比约为(  )
A.1:1B.1:2C.2:1D.不成比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高温淀粉酶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有很大的实用性.研究者从热泉中筛选了高效产生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其筛选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应采用无菌技术,防止培养物被微生物污染及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操作者的双手需要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2)Ⅰ、Ⅱ号培养基配制和灭菌时,灭菌与调节pH的先后顺序是先调节pH,后灭菌.
(3)Ⅰ号培养基中的碳源为淀粉.若Ⅰ号培养基中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菌液浓度过高(或稀释不够).
(4)部分嗜热菌的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应挑出透明圈大(填“大”或“小”)的菌落接种到Ⅱ号培养基,该过程的目的是纯化目的菌;下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有关问题.
Ⅰ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表示有,“-”表示无).(注: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
酵母膏无机盐淀粉纤维素粉琼脂CR溶液
培养基甲++++-++
培养基乙+++-+++
(1)据表判断,培养基甲不能(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液体培养基不能分离单菌落;培养基乙不能(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乙培养基中没有纤维素,不会形成CR-纤维素红色复合物,即使出现单菌落也不能确定其为纤维素分解菌.
(2)纤维素酶是一类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三种.
Ⅱ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等工作.

(3)图甲所示的是制备固体培养基时的实验操作步骤之一,它称为倒平板,若用该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除考虑营养条件外,还要考虑温度、氧气、pH、无菌、渗透压等 等条件.培养大肠杆菌时,在接种前需要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对于固体培养基应采用的检测方法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适宜的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
(4)图乙是平板划线法接种操作示意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B→G→F→E→C→D→H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找出图乙中两处错误的操作(用字母表示)C、D.
(6)图丙是某同学用平板划线法接种后的培养基培养12h后的实验结果.若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然后,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3.8×10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神经调节相关结构如图所示(图中的1〜5分别表示结构或物质),神经递质分泌后会被相应的酶水解.某种新药能特异性地抑制这作水解酶的活性,当人体内存在这类药物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促使4与1结合B.使2内的5浓度下降
C.使5不能与3上的受体结合D.使发生在3上的信号转换持续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孩子既是红绿色盲又是klinefeleer综合征(XXY型),那么该孩子的病因(  )
A.与母亲有关B.与父亲有关
C.与父亲和母亲均有关D.与父亲和母亲均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