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以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是来自培养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_培养基。
(2)某同学计划统计污水池中“目的菌”的总数,他应用__________________法进行统计,每种稀释液都设置了3-4个培养皿。从设计实验的角度看,还应设置的一组对照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同学在4个培养基上分别接种稀释倍数为106的土壤样液0.1 mL,培养后菌落数分别为180、155、176、129个,则每升原样液中上述微生物的数量为__________个
【答案】化合物A 选择 稀释涂布平板法 不接种的空白培养基(或接种无菌水的培养基) 1.6×1012
【解析】
分析题干信息:该实验的目的是筛选出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在以化合物A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的培养基中只有能降解化合物A的微生物才能以化合物A为碳源和氮源生长繁殖,不能利用化合物A的微生物因缺乏碳源和氮源,无法生长繁殖。
(1)该实验的目的是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因此为了筛选目的菌,培养基中必须加入化合物A;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是为能分解化合物A的微生物提供碳源和氮源,分离出能分解化合物A的微生物,因此这种培养基从功能上划分属于选择培养基。
(2)某同学计划统计污水池中“目的菌”的总数,他应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统计,每种稀释液都设置了3-4个培养皿;实验设计过程应遵循对照原则,该实验还应增设一组不接种的空白培养基作为对照,以证明培养基制备是否被杂菌污染。
(3)此同学在4个培养基上分别接种稀释倍数为106的土壤样液0.1mL,培养后菌落数分别为180、155、176、129个,则每升原样液中上述微生物的数量为(180+155+176+129)÷4÷0.1×106×103=1.6×1012个。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所以马尾藻岩藻聚糖(SF)为研究对象,体外培养小鼠肉瘤细胞S180,做抗肿瘤活性实验的研究。下列为部分实验步骤与结果。
实验步骤:
①将S-180肿瘤细胞以RPMI-1640为培养液(含小牛血清、青霉素和链霉素),在5%CO2培养箱中培养。
②将上述培养过的S-180肿瘤细胞经酶消化,按1×103~1×105个·mL-1接种到96孔培养板,适宜条件下培养24h、48h、72h、96h后,以MTT法(又称比色法,一种检测细胞存活和生长的方法)于波长490 nm处测定OD值,结果如下(图1)。
③在适宜的培养条件和恰当的S-180肿瘤细胞接种浓度下,研究不同浓度(0mg·mL-1、0.1mg·mL-1、0.5mg·mL-1、1mg·mL-1、2mg·mL-1、4mg·mL-1、8mg·mL-1、10mg·mL-1、15mg·mL-1、20mg·mL-1、25mg·mL-1、30 mg·mL-1)的SF对S-180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情况,96 h后以MTT法于波长490 nm 处测定OD值,结果如下(图2)。实验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以RPMI-1640为培养液培养S-180肿瘤细胞的原理是________。添加一定量小牛血清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消化”所使用的酶是________,为减少OD值测定的误差,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在一定细胞数目范围内,MTT法测得的OD值与活细胞数量呈正相关,由图1可知步骤③中恰当的S-180肿瘤细胞接种浓度为____________。
(4)图2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SF浓度与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________(选填正相关 或 负相关),当SF浓度达到________时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达到极限,继续增加SF浓度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变化不明显。
(5)除SF浓度外,还有其他因素会影响SF抑制S-180肿瘤细胞的增殖,请你就此提出相关研究课题(只要求写出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图甲为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用打孔器在某植物的叶片上打出多个叶圆片,再用气泵抽出气体直至叶片沉入水底,然后将等量的叶圆片转至含有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给予一定的光照,测量每个培养皿中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平均时间(见图乙),以研究光合作用速率与NaHCO3溶液浓度的关系。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在ab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减小
B. 因配制的NaHCO3溶液中不含氧气,所以整个实验过程中叶片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C. 在c点以后,因NaHCO3溶液浓度过高,使叶肉细胞失水而导致代谢水平下降
D. 在bc段,单独增加光照或温度或NaHCO3溶液浓度,都可以缩短叶圆片上浮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观察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能量单位为 J·cm-2·a-1),回答下列问题:
(1)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图中A代表_____。
(2)要调查鱼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最好采用_________法。草鱼以水草为食,白鲢以绿藻 和水草为食,则草鱼与白鲢的种间关系是_____。
(3)该鱼塘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
(4)人工鱼塘边上种植桑树,构建了桑、蚕、鱼之间的良性循环,实现了人们对能量的_____。蚕丝能够被我们制成布料、桑基鱼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变生态环境,二者分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人体内葡萄糖氧化分解的某一途径,其中①、②、③表示代谢过程,X表示物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发生在线粒体中B.②会产生少量ATP
C.②和③都会产生[H]D.X代表H2O和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请回答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相关问题。
(1)植物芳香油组成成分比较复杂,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及其衍生物。
(2)在提取玫瑰精油的过程中,加入NaCl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为胡萝卜素粗品鉴定装置(图1)和鉴定结果(图)示意图。
①天然β一胡萝卜素的工业化生产途径包括从养殖的岩藻中获得、从胡萝卜等植物中提取和利用_____________生产。
②f溶剂的成分是____________,A、B、C、D四样点中,属于标准样品点的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马铃薯植株的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以蔗糖的形式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运输到地下的根、茎等器官,用于分解供能或储存。图1为马铃薯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与需氧呼吸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⑤表示相关生理过程,a~f表示相关物质;图2为三碳糖磷酸、蔗糖与淀粉合成代谢途径,叶绿体上的磷酸转运器转运出1分子三碳糖磷酸的同时转运进1分子Pi(磷酸分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b代表__________________,代表卡尔文循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2)叶绿体内淀粉的合成与细胞溶胶中蔗糖的合成都需要碳反应产生的三碳糖磷酸,据图2分析,当细胞溶胶中Pi浓度__________________时,会限制三碳糖磷酸从叶绿体中运出,从而__________________淀粉在叶绿体内的合成。
(3)筛管中的蔗糖可积累到很高的浓度,猜测蔗糖可能通过__________________方式进入韧皮部筛管。
(4)为验证光合产物以蔗糖形式运输,研究人员将酵母菌蔗糖酶基因转入植物,该基因表达的蔗糖酶定位在叶肉细胞的细胞壁上。结果发现:转基因植物出现严重的短根、短茎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该酶还导致叶肉细胞外__________________含量升高,被叶肉细胞吸收后,通过转运蛋白运至叶绿体内______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光合作用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有甲遗传病(基因为H、h)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的两个家系,若Ⅰ-4无乙病致病基因,在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4。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两病的遗传方式分别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Ⅰ-1的基因型为HhXTXt,Ⅱ-4的基因型为HHXTY或HhXTY
C.若Ⅱ-4与Ⅱ-5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1/18
D.若Ⅱ-6与一正常男子结婚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约为1/600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研究早餐质量对学生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选取40名健康学生志愿者,按平时早餐习惯分成不进早餐组A、高糖组B、高脂高蛋白组C和均衡营养组D,按组别给予相应早餐,并分别于空腹(餐前)和餐后1、2、3小时取静脉血检测血糖浓度和胰岛素含量,实验期间不食用其他食物,实验结果见图。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进入血液的氨基酸和脂肪酸等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分泌
B.餐后1h时,胰岛素浓度达到最大值进而导致血糖浓度降至最低
C.餐后B组血糖浓度上升最快,是因为食物中的糖类被直接吸收进入血液
D.若同时检测各组胰高血糖素含量,则其变化曲线的峰值总出现在胰岛素峰值之后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