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5.如图所示,分别将灵敏电流计按图连接.(甲图为神经纤维,乙图含有突触结构,甲、乙图中ab间长度相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状态是外正内负,这种电位分布产生的原因主要是K+外流的结果.
(2)甲图灵敏电流计现在测不到神经纤维膜的静息电位,要怎样改进才能测到静息电位?把一个电极插入膜内(或电流表一端插入膜内).
(3)如甲图所示,当a处受到刺激时,电流计将发生两次偏转.
(4)现同时在甲、乙图中a处给予一个有效刺激,观察指针摆动,指针反应时间落后的是乙图,原因是兴奋在该图传递时信号经过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分析 据图分析:图甲是神经纤维,图乙是突触结构,两个电流表的电极均在神经元外表面.静息电位主要是钾离子外流造成的,兴奋经过突触时有突触延搁,而且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
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解答 解:(1)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形成原因是K+外流.
(2)静息电位指的是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需要把灵敏电流计的一个电极插入膜内,另一个电极插在膜外.
(3)在a处刺激,电流到达电流计两极时间不等,故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存在时间上的延搁,速度较慢.所以指针反应时间落后的是乙图,原因是乙图中具有突触结构,神经冲动由a到b的过程中,发生了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化,兴奋的传递会延搁.
故答案为:
(1)外正内负      K+
(2)把一个电极插入膜内(或电流表一端插入膜内)
(3)两
(4)乙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点评 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突触上的传递,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请结合所学知识及图中的有关信息,回答动物神经调节相关的问题:

(1)如甲图,当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2)甲图中,若在图中所示箭头处给予一个适当的刺激,电表的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3)德国科学家Mellor的学生用蛙的坐骨神经一腓肠肌标本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乙图),从神经元的结构来看,坐骨神经中的神经纤维属于神经元的轴突部分.图中刺激l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3×10-3s,刺激2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2×10一3s,刺激点离肌肉中心距离分别为13cm和l0cm.则坐骨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是30m/s(3000cm/s).
(4)刺激强度与兴奋有何关系,现有两种假设:
假设1:刺激与兴奋是同时效应,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强兴奋也随之增强,超出该范围,兴奋强度不再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假设2:只有当刺激强度达到一定值时,神经元才开始兴奋,并且兴奋度不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变化.
在坐标图丁中画出上述假设1、假设2相对应的实验结果.

②科学家进行了实验:将刺激强度逐渐增加(S1~S8),测得一个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规律(如丙图),分析实验结果你认为上述两种假设中符合事实的是假设2.
(5)为了研究兴奋在神经元轴突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取新鲜的神经一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装置图戊(C点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正中心).在图中A、B、C、D四点分别给以适宜的刺激,无法得出正确结论的刺激点是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先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置于含氧培养液中,测定单细胞的静息电位和阈强度(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之后再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中,于不同时间点重复上述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

注:“对照组”的数值是在含氧培养液中测得的(  )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氧气的有无,因变量是静息电位和阈强度
B.在缺氧处理40min时,给予细胞25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能记录到神经冲动
C.海马神经细胞轴突上某部位产生动作电位后,由于Na+内流导致细胞内Na+浓度高于细胞外
D.在缺氧处理35min、40min、45min过程中,静息电位的绝对值逐渐减小,导致相应时段的阈强度也逐渐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华侨中学新高二开学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中,形成20个四分体,则形成的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 )

A.10条 B.20条

C.30条 D.40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概括为(  )
A.自然选择B.基因突变和重组C.协同进化D.地理隔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为研究大肠杆菌乳糖代谢过程中lac 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科研人员做了相关实验.
(1)在加入乳糖和去掉乳糖条件下,检测培养的大肠杆菌细胞中lac mRNA和β-半乳糖苷酶的含量,得到如图所示结果.
①乳糖属于糖类中的二糖,细胞内的β-半乳糖苷酶可将乳糖分解为半乳糖和葡萄糖.
②据图可知,加入乳糖时,lac 基因才会启动转录,β-半乳糖苷酶随即增加.去掉乳糖后,lac mRNA 含量立即下降,推测其原因是lac基因转录停止,lacmRNA很快被分解,同时β-半乳糖苷酶含量在一定时间内维持稳定,其原因是β-半乳糖苷酶合成后不会很快被分解.
(2)为了证实乳糖的作用是诱导新的β-半乳糖苷酶合成而不是将细胞内已存在的酶前体转化为有活性的酶,科研人员将大肠杆菌放入含35S 标记的氨基酸但无乳糖的培养基中繁殖多代,之后将这些细菌转移到不含放射性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加入乳糖后,分离、检测新合成的β-半乳糖苷酶,若这些酶没有放射性,则证明是诱导合成的.
(3)科研人员发现一种lac 基因突变型大肠杆菌能产生β-半乳糖苷酶,但不能在以乳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他们在野生型和突变型细菌培养基中添加放射性标记的乳糖,发现野生型在乳糖诱导后会摄取乳糖,而突变型菌几乎不能.据此推测乳糖还能够诱导野生型菌产生某种蛋白X,蛋白X 的功能是运输乳糖进入细胞.
(4)由上述实验推测,只有当乳糖存在时,RNA聚合酶与lac 基因的启动子结合,诱导lac 基因表达,从而诱导β-半乳糖苷酶和蛋白X的合成.这种机制使微生物在有底物存在时才合成相关酶,从而减少了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大丽花的红色(C)对白色(c)为显性,一株杂合的大丽花植株有许多分枝,盛开众多红色花朵,其中有一朵花半边红色半边白色,这可能是哪个部位的C基因突变为c造成的(  )
A.幼苗的体细胞B.早期叶芽的体细胞
C.花芽分化时的细胞D.杂合植株产生的生殖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和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DNA上的一个个片段代表一个个基因,DNA碱基的改变称为基因突变
B.参与基因表达的核糖体具有两个tRNA的结合位点
C.基因的转录和翻译都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
D.染色体畸变都是在染色体断裂后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图1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结构放大后的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中填字母标号,__上填写文字):

(1)图1中表示效应器的结构是[C]传出神经末梢支配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2)如果手指不小心碰到针尖,会立即缩回,但是当医生用针刺手指皮肤取血化验时,手指可以不缩圆,此现象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针刺手指皮肤时,入会感到疼痛,写出人体接受针刺产生痛觉的过程(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3)当神经冲动传导到A结构时,图2中结构1以胞吐方式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4)某些神经系统疾病是由于先天性的受体结构异常,其根本病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