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2.珙桐(2n=40)被称为植物活化石,为进一步研究保护珙桐,科学家采集了珙桐材料进行了相关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对珙桐进行扩大培养,可取珙桐植株的分生组织进行组织培养,原因是分生组织中病毒少或不含病毒.
(2)为了研究珙桐染色体数目和性状的关系,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获得多倍体珙桐.
①取珙桐幼叶细胞,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让原生质体融合,形成四倍体细胞.融合细胞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四倍体珙桐幼苗.
②将珙桐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形成.
(3)为增强珙桐的抗虫特性,科学家将抗虫基因导入珙桐中.
①用限制性内切酶酶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获得抗虫基因,用PCR法对基因进行扩增.②该过程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分析 1、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2、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外植体$\stackrel{脱分化}{→}$愈伤组织$\stackrel{再分化}{→}$新植体.

解答 解:(1)分生组织中病毒少或不含病毒,因此为了对珙桐进行扩大培养,可取珙桐植株的分生组织进行组织培养,这样可以获得脱毒苗.
(2)①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根据酶的专一性原理,去除植物细胞壁应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将融合细胞培养成多倍体植株还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阶段,即先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四倍体珙桐幼苗.
②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3)①获取目的基因应该用限制酶切割;PCR技术可在体外大量扩增目的基因.
②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故答案为:
(1)分生组织中病毒少或不含病毒 
(2)纤维素酶和果胶        脱分化     愈伤组织      抑制纺锤体形成 
(3)限制性内切      PCR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识记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原理及相关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关于人体成熟红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中含有磷脂的细胞结构只有细胞膜
B.该细胞既可产生ATP,又能合成酶
C.该细胞产生的CO2以自由扩散方式至血浆
D.该细胞呼吸作用产物能使重铬酸钾变灰绿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常见的酿酒酵母只能利用葡萄糖而不能利用木糖,但自然界中的某些酵母可以分解木糖产生酒精,但对酒精的耐受能力较差,科学家们利用人工诱变的技术获得了能利用木糖且对酒精耐受力强的酿酒酵母突变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获得上述突变型酿酒酵母的方法是:人工诱变后,使用木糖为碳源且添加一定浓度酒精的的液体培养基进行选择培养.
(2)获得上述突变型酿酒酵母后,需要进行分离纯化,操作步骤如图:

制备以上过程所需的培养基时需要倒平板操作,平板冷凝后需要倒置的原因是防止皿盖上的冷凝水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图乙是图甲过程A纯化培养的结果,接种时划线的顺序是①③②,图丙是图甲过程C纯化培养的结果,推测接种时主要的操作失误是涂布不均匀.
(3)为测定突变型酿酒酵母的活性,用适宜浓度的海藻酸钠溶液将活化的酵母细胞固定化后发酵无菌麦芽汁制酒,实验中当海藻酸钠浓度较低时,细胞活力较低原因是海藻酸钠浓度较低时包埋不紧密,酶分子容易漏出,数量不足.若发酵条件符合操作要求.10天后检查发酵液发现麦芽汁几乎无酒味,发酵失败最可能的原因是将海藻酸钠熔化时未冷却就将活化的酵母菌液倒入.
(4)在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从红细胞中释放出血红蛋白常用的方法是将红细胞放在蒸馏水和甲苯溶液中吸水胀破,纯化蛋白质常用的方法是凝胶色谱法(或电泳、透析法、离心沉降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生物膜上常附着某些物质或结构以与其功能相适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膜上附着核糖体,有利于对多肽链进行加工
B.叶绿体内膜上附着光合色素,有利于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C.线粒体内膜上附着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有利于分解丙酮酸
D.细胞膜上附着ATP水解酶,有利于主动吸收某些营养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进行解释的假说中提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
B.摩尔根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C.艾弗里及其同事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运用同位素标记的方法将蛋白质与DNA区分开
D.科学家证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中运用了同位素示踪技术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  )
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
B.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
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
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在体外用14C标记半胱氨酸-tRNA复合物中的半胱氨酸(Cys),得到*Cys-tRNACys,再用无机催化剂镍将其中的半胱氨酸还原成丙氨酸(Ala),得到*Ala-tRNACys(见右图,tRNA 不变).如果该*Ala-tRNACys参与翻译过程,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同时合成多条被14C 标记的多肽链
B.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的配对由tRNA上结合的氨基酸决定
C.新合成的肽链中,原来Cys 的位置会被替换为14C标记的Ala
D.新合成的肽链中,原来Ala的位置会被替换为14C标记的Cy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宁德市高二上学期12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机颗粒进入变形虫细胞内所依赖的生理过程及其结构基础是( )

A.主动运输、载体蛋白能

B.协助扩散、载体蛋白

C.自由扩散、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胞吞、细胞膜的流动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北京市怀柔区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牛的无角(P)对有角(p)为显性,有角母牛和无角雄牛杂交,生了一头有角小牛。该雄牛的基因型是( )

A.PP B.pp C.Pp D.PP或Pp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