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2、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外植体$\stackrel{脱分化}{→}$愈伤组织$\stackrel{再分化}{→}$新植体.
解答 解:(1)分生组织中病毒少或不含病毒,因此为了对珙桐进行扩大培养,可取珙桐植株的分生组织进行组织培养,这样可以获得脱毒苗.
(2)①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根据酶的专一性原理,去除植物细胞壁应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将融合细胞培养成多倍体植株还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阶段,即先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四倍体珙桐幼苗.
②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3)①获取目的基因应该用限制酶切割;PCR技术可在体外大量扩增目的基因.
②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故答案为:
(1)分生组织中病毒少或不含病毒
(2)纤维素酶和果胶 脱分化 愈伤组织 抑制纺锤体形成
(3)限制性内切 PCR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识记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原理及相关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细胞中含有磷脂的细胞结构只有细胞膜 | |
B. | 该细胞既可产生ATP,又能合成酶 | |
C. | 该细胞产生的CO2以自由扩散方式至血浆 | |
D. | 该细胞呼吸作用产物能使重铬酸钾变灰绿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膜上附着核糖体,有利于对多肽链进行加工 | |
B. | 叶绿体内膜上附着光合色素,有利于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 |
C. | 线粒体内膜上附着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有利于分解丙酮酸 | |
D. | 细胞膜上附着ATP水解酶,有利于主动吸收某些营养物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进行解释的假说中提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 | |
B. | 摩尔根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 |
C. | 艾弗里及其同事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运用同位素标记的方法将蛋白质与DNA区分开 | |
D. | 科学家证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中运用了同位素示踪技术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 | |
B. | 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 | |
C. | 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 | |
D. | 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在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同时合成多条被14C 标记的多肽链 | |
B. | 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的配对由tRNA上结合的氨基酸决定 | |
C. | 新合成的肽链中,原来Cys 的位置会被替换为14C标记的Ala | |
D. | 新合成的肽链中,原来Ala的位置会被替换为14C标记的Cys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宁德市高二上学期12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机颗粒进入变形虫细胞内所依赖的生理过程及其结构基础是( )
A.主动运输、载体蛋白能
B.协助扩散、载体蛋白
C.自由扩散、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胞吞、细胞膜的流动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北京市怀柔区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牛的无角(P)对有角(p)为显性,有角母牛和无角雄牛杂交,生了一头有角小牛。该雄牛的基因型是( )
A.PP B.pp C.Pp D.PP或Pp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