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效应T细胞可通过细胞膜上TCR受体识别肿瘤细胞上的相应抗原并进行攻击(如图1),而肿瘤细胞可通过某种机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攻击,以实现免疫逃逸。请回答:
(1)图1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效应T细胞识别肿瘤细胞过程中发出信号的细胞是___________;该图也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功能。
(2)研究发现,在肿瘤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表达出PD-L1蛋白与PD-1受体结合,从而抑制效应T细胞的免疫功能,实现了免疫逃逸(如图2)。
①利用肿瘤移植技术、基因敲除技术(通过一定的途径使机体特定的基因失活或缺失的技术),以健康小鼠为实验动物,设计实验验证该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请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进一步验证该机制,可另设计一实验组,即对健康小鼠进行___________,然后注射抗PD-L1抗体。实验中,注射该抗体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肿瘤细胞 监控和清除 将敲除PD-L1基因和未敲除PD-L1基因的肿瘤细胞,通过肿瘤移植技术分别移植到两组健康小鼠体内,比较两组小鼠体内肿瘤的生长状况 肿瘤移植 (与PD-L1蛋白特异性结合,)阻止PD-L1(蛋白)与PD-1(受体)结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免疫系统的功能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图1中肿瘤细胞的抗原是信号分子,可以被效应T细胞的TCR受体识别,效应T细胞会发挥免疫效应清除肿瘤细胞,而肿瘤细胞又会表达PD-L1蛋白与PD-1受体结合,从而抑制效应T细胞的免疫功能,实现了免疫逃逸。为了验证该机制,实验设计的自变量应该是有无PD-L1基因,因变量是2组小鼠体内的肿瘤的生长状况。
(1)图1中,肿瘤细胞发出的信号抗原可以被效应T细胞表面的TCR受体识别,故肿瘤细胞是发出信号的细胞,该过程中效应T细胞可以发现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2)①要利用肿瘤移植技术、基因敲除技术设计实验验证该肿瘤细胞通过表达出PD-L1蛋白的免疫逃逸机制,实验设计的自变量应该是肿瘤细胞是否敲除PD-L1基因,两组的共同处理是将两组肿瘤细胞分别移植到两组健康的小鼠体内,因变量应该是小鼠体内肿瘤的生长状况。
②为进一步验证该机制,可对健康小鼠进行肿瘤移植后,注入抗PD-L1抗体,该抗体会与PD-L1蛋白特异性结合,从而阻止PD-L1(蛋白)与PD-1(受体)结合,若确实为该逃逸机制,小鼠的肿瘤细胞会被免疫系统清除掉。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高等动物细胞(2N)在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染色体(a)、染色单体(b)、DNA(c)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此时细胞内可能发生( )
A.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
B.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
C.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内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D.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一个平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基因型为小鼠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型配子。等位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②2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③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④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利用现代生物科技手段生产抗体的两种途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过程中将细胞A与细胞B进行融合后,产生的融合细胞种类通常多于3种,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最终满足要求的细胞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
(2)④过程得到的V1基因经⑤过程构建结构甲时,为使V1基因在大肠杆菌细胞中正常表达,需要保证把V1基因插入结构甲的___________之间。
(3)检验细胞C是否产生抗体l的方法是__________;与抗体1相比,得到的抗体2无生物活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桑园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和暴猎蝽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
B. b点时,暴猎蝽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C. c点时,食物限制了暴猎蝽的数量增长
D. 暴猎蝽与桑毛虫之间为竞争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是有机物从植物传递到蝗虫的能量流动情况,下图表示植物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c为b和d的重合区域,e与b、d为并列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项目 | 能量(J) |
蝗虫吃掉的植物所含能量 | 419 |
蝗虫粪便含有的能量 | 219 |
蝗虫呼吸消耗的能量 | 146 |
用于蝗虫生长的能量 | 54 |
A. 蝗虫从植物获取了200 J的能量
B. 图中的e表示植物未被利用的能量,则字母c的数值等于219 J
C. 图中字母b+d+e代表植物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D. 蝗虫从植物获得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因此能量流动是不可循环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已知种群C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C→B→A
B. 种群B在第5→7年时间内个体数下降是由于A的增加和C的减少所致
C. B和A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 一定自然区域内,A、B、C三个种群中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水稻花粉粒中淀粉的非糯性和糯性、花粉圆粒和花粉长粒是两对相对性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非糯性的花粉粒遇碘呈蓝黑色,糯性的花粉粒遇碘呈橙红色)。请利用这两对相对性状纯合的水稻植株为材料,以花粉粒作为研究对象,设计实验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1)请写出该实验的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观察一个视野后,统计数据如下表所示:
上述同学的统计结果能否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正确性?__________________。试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果当花粉粒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时,则可验证自由组合定律是正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的出现,受到人们的强烈谴责。科学家在进行基因编辑的过程中需要用到限制酶,下表是几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及其切割位点,图1、图2中标注了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请回答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问题:
(1)用图1中质粒和图2的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应选用____两种限制酶切割,酶切后的质粒和目的基因片段,通过____酶作用后获得重组质粒。BamHI酶切的DNA末端能与BclI酶切的DNA末端相连接,原因是________,连接部位的6个碱基对序列为_____。
(2)若图2中目的基因D是人的胰岛素基因,科研工作者先从人体胰岛B细胞中获取胰岛素mRNA,然后再通过____过程可获得人胰岛素基因。启动子是____识别和结合的部位,有了它才能驱动基因的转录。该基因利用PCR技术进行扩增,DNA合成的方向总是从子链的____延伸。PCR的每次循环分为____三步。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